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21篇
  免费   14585篇
  国内免费   10093篇
电工技术   1033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0549篇
化学工业   1957篇
金属工艺   1619篇
机械仪表   7786篇
建筑科学   1732篇
矿业工程   1873篇
能源动力   1554篇
轻工业   1301篇
水利工程   1262篇
石油天然气   1094篇
武器工业   1531篇
无线电   142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61篇
冶金工业   687篇
原子能技术   368篇
自动化技术   44701篇
  2024年   448篇
  2023年   1407篇
  2022年   2707篇
  2021年   2958篇
  2020年   3234篇
  2019年   2673篇
  2018年   2641篇
  2017年   3088篇
  2016年   3608篇
  2015年   4375篇
  2014年   5897篇
  2013年   5471篇
  2012年   7149篇
  2011年   7553篇
  2010年   6061篇
  2009年   6252篇
  2008年   6510篇
  2007年   7208篇
  2006年   5782篇
  2005年   4876篇
  2004年   3964篇
  2003年   3103篇
  2002年   2386篇
  2001年   1878篇
  2000年   1554篇
  1999年   1126篇
  1998年   866篇
  1997年   678篇
  1996年   536篇
  1995年   386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9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刘星沙  彭浩  刘苗 《信息技术》2006,30(11):16-19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统一网络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同时保证各部门信息的独立和安全。通过介绍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的主流技术——MPLSVPN,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技术原理的PE分层技术,详细讨论了基于该分层技术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实现过程和主要技术,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82.
周井泉 《信息技术》2006,30(11):51-53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是综合利用网络第二层交换技术的有效性和第三层IP路由的灵活性等优点而产生的多层交换技术。通过在传统的IP包里加入标记,使路由转发依赖于标记,大大地提高IP包的转发速度,同时可使传统IP网络具有服务质量(QoS)能力。现主要分析MPLS体系结构,指出MPLS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83.
虚拟演播室是传统视频技术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可以把现场视频与计算机影像等实时、无缝地合成在—起 ,是对传统电视演播室的一次重大变革。主要讨论虚拟演播室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4.
林巍  曹若云 《现代电子技术》2003,26(20):65-67,70
应用遗传算法设计和开发了针对爱立信GSM900系统的频率规划软件。在设计中,采用了交叉点存储、变异回退以及分割分步降维的方法,从而提高遗传算法的执行速度。  相似文献   
85.
1 IntroductionIndesigningacomputercommunicationnet work ,thenetworkaveragedelayisanimportantpa rameterinthenetworkperformance .Inthispaper,weonlyconsiderM /M/1networks,whichmeansthatthemessageprocessingtimeisaprobabilisticdensityfunctionwithnegativepower,thegroupar rivalandsendingisofPoissiondistributionwithasinglequeue .Supposethatthenetworktopologicalstructureandtheestimatesoftheexternaltrafficrequirementsaregiven ,howtoselecttheoptimalroutestobeusedbythecommunicatingnodesinthenetworksoast…  相似文献   
86.
周明星  刘方 《现代电子技术》2004,27(24):49-50,53
美国安捷伦公司(原惠普公司)的Agilent-VEE,NI公司的Lab VIEW和Lab Windows/CVI开发软件等是国际上公认的优秀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软件,人们对以应用后两者开发测试系统比较了解,但对VEE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少有介绍。本文介绍基于Agilent-VEE平台和GPIB总线的实用测试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仪器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7.
复杂背景中移动目标的快速识别与跟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差值的在复杂背景中快速识别和跟踪移动目标的方法。文章总结了关于移动物体连续两帧图像的特点,在图像对比中利用它们空间位移上的相对变化,确定了一套实用的算法,并在程序中改进了像素灰度的读取方式,从而使整套方法显得更加切实而有效。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复杂背景下.对于移动目标识别快速,跟踪准确,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卷积码的线性离散时不变系统模型。从建立卷积码的状态变量方程出发,研究了卷积码的代数结构,并详细论述了基于状态变量方程描述的迭代译码算法。  相似文献   
89.
讨论复杂背景、强干扰条件下移动平台下弱小目标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隐Markov模型的快速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摄像机视场的运动,消除背景的干扰,通过计算模型中的目标转移概率和似然函数,确定点目标的运动轨迹,实验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In this article size/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trusses is performed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force method and some concepts of graph theory. One of the main difficulties with optimization with a GA is that the parameters involved are not completely known and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needed is often quite high. Application of some concepts of the force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ory of graphs, make the generation of a suitable initial population well‐matched with critical path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feasible. In the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generated topologically unstable trusses are identified without any matrix manipulation and highly penalized. Identifying a suitable range for the cross‐section of each member for the ground structure in the list of profiles, the length of the substrings representing 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 variables are reduced. Using a contraction algorithm, the length of the strings is further reduced and a GA is performed in a smaller domain of design space. The above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efficient methods for selection, and by using a suitable penalty func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umerical operations and to increase the speed of the optimization toward a global optimum.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method is illustrated using some examples, and compared to those of previous studi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