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2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117篇
化学工业   162篇
金属工艺   379篇
机械仪表   223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86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05篇
石油天然气   254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5篇
冶金工业   4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4 毫秒
61.
塔里木油田是我国天然气的重要开发区,由于地层具有高压等特性,在勘探开发时经常会遇到气井节流管汇刺漏的事故,给开发带来很大困扰。文章结合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的特点,分析出现刺漏的原理,得出刺漏主要是由冲蚀和腐蚀等造成的,并根据现场实际资料,提出了预防塔里木高压气井节流管汇刺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2.
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及甘肃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为原则,结合干旱缺水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针对该地区所存在的特有的洪水冲蚀、风蚀沙埋地质灾害现象,进行了现状及预测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3.
金属氮化物涂层是目前重点关注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抗冲蚀涂层体系。为了兼顾热物理化学环境和应力环境的影响,进行涂层的腐蚀-冲蚀耦合行为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比了TiN/Ti涂层与TiN/ZrN涂层的原始状态、热腐蚀后和盐雾腐蚀后的冲蚀行为。结果表明,对于TiN/Ti涂层,在涂层的缺陷处盐雾腐蚀时形成点蚀坑,这是发生冲蚀的薄弱环节,盐雾腐蚀后TiN/Ti涂层的抗冲蚀能力及结合力低于原始涂层和热腐蚀后的涂层。对于TiN/ZrN涂层,热腐蚀过程中液滴表面形成疏松的腐蚀产物和氧化物,使其在冲蚀时更容易脱落,热腐蚀过程中产生的层间热应力削弱了涂层的结合力。热腐蚀涂层冲蚀后呈现严重的螺旋状剥落,热腐蚀后TiN/ZrN涂层的抗冲蚀能力及结合力低于原始涂层和盐雾腐蚀后涂层。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提高不锈钢基体的抗固体颗粒冲蚀性能.方法 在不锈钢基体表面,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系统(PEMS),采用不同偏压工艺制备TiAlVSiCN纳米复合涂层.通过SEM、HRTEM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与组织,利用XRD、SA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与晶体结构,并通过划痕仪、纳米硬度计以及冲蚀试验机探究不同工艺涂层的结合强度、纳米硬度以及抗冲蚀性能差异.结果 采用PEMS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偏压条件下的TiAlVSiCN涂层,涂层组织致密,呈柱状,主要包括纳米晶Ti(Al,V)(C,N)相和非晶相.偏压显著影响涂层的晶粒尺寸和非晶相分布,高偏压下的涂层主要由20~50 nm的Ti(Al,V)(C,N)纳米晶及其周围弥散分布的非晶相组成,而低偏压下的涂层主要由100 nm的Ti(Al,V)(C,N)纳米晶和连续分布的非晶相组成.高偏压下制备的涂层厚度超过20μm,纳米硬度可达(34.6±14.1)GPa,具有优良的结合强度(>65 N)和抗冲蚀性能,其抗冲蚀性能相比不锈钢基体提高近8倍.结论 通过与偏压参数的匹配控制,PEMS可有效调控纳米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实现硬度与弹性模量的良好匹配,制备出具有优良抗冲蚀性能、厚度达到20μm以上的TiAlVSiCN纳米晶-非晶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针对传统方法对提高离心风机叶轮抗冲蚀性能效果不显著的问题,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对基于沙漠红柳优异抗冲蚀机理的仿生离心风机叶轮抗冲蚀性能进行了研究.方法 对沙漠红柳、垂柳树皮进行顺纹拉伸和冲蚀试验,定性定量分析沙漠红柳抗冲蚀磨损性能.基于对沙漠红柳树干、树枝体表形态表征测试,建立仿生表面模型,并利用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不同仿生表面模型的冲蚀磨损性能及机理.参照ASTM-G76-83标准,设计制造离心风机冲蚀磨损试验装置.并基于有限元仿真结果和风机叶轮冲蚀性能的可视化研究,优化并制造离心风机仿生叶轮,对其进行冲蚀试验,评价分析各试验因素对叶轮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沙漠红柳树皮弹性模量(509.17 MPa)大于垂柳树皮弹性模量(313.19 MPa),沙漠红柳冲蚀磨损量最大值(21.6 mg)小于垂柳冲蚀磨损量的最小值(24.1 mg),表明沙漠红柳具有较优的抗冲蚀性能.进一步观测沙漠红柳树皮形貌,发现其体表分布有大量的凹槽和凸包等特殊形态,通过模拟发现,这些特殊形态相较于光滑表面,可有效降低粒子对表面的冲蚀磨损量.基于对样件的冲蚀试验发现,影响叶轮冲蚀性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单元形态、间距、特征尺寸.最优样件组合为:V形槽、间距2 mm、特征尺寸4 mm.结论 沙漠红柳树皮具有优异的抗冲蚀性能,这与其体表特殊形态紧密相关.基于沙漠红柳体表特殊形态设计的仿生离心风机叶轮较光滑叶轮,具有优异的抗冲蚀性能,经测试发现,最优组合样件的抗冲蚀性能较传统的光滑件提高了28.97%.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含砂压裂液对高压管汇三通冲蚀磨损的影响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两相流颗粒冲蚀理论建立三通冲蚀数值计算模型,预测三通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冲蚀磨损的部位,研究三通方位夹角,压裂液入口流量、固相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直径和压裂液密度对三通冲蚀速率的影响.结果 Y型三通和歧型三通冲蚀最严重的部位均在支管与主管的相贯线上.在控制单因素变量的前提下,随着方位夹角从30°增加到150°时,Y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12.7倍.而随着方位夹角从30°增加到90°时,歧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1.85倍,并且最大值出现在60°附近.随着压裂液入口流量从0.5 m3/min增加到2.5 m3/min,Y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232.5倍;随着压裂液入口流量从1 m3/min增加到4 m3/min,歧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7.5倍.同时随着固相颗粒体积分数从2%增加到10%,粒径从200μm增加到600μm,密度从1000 kg/m3增加到1400 kg/m3,Y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分别增大了4.4倍、0.63倍、1.3倍,而歧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分别提高了4.4倍、0.58倍、1.06倍.结论 两种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均随着入口流量、固相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大,随粒径的增加而减小.Y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随空间夹角、压裂液密度的增加而变大,但歧型三通的空间夹角为60°时冲蚀最严重,且压裂液密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石油开采过程中,携砂压裂液对变径T型流道壁面冲蚀磨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石油压裂管汇及井下喷砂器等工具中常见的变径T型流道的冲蚀问题,建立了基于CFD-DEM的变径T型流道固液两相流冲蚀磨损预测模型,该模型中颗粒-颗粒、颗粒-壁面碰撞采用逆向迭代碰撞搜索算法,颗粒-流体耦合计算时间步长根据耦合收敛条件自适应调整.将数值方法与正交试验方法结合,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均值主效应响应的优先排序和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并进行了单因素变化对冲蚀规律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入口流速增大,T型流道最大冲蚀速率和冲蚀面积均增大,冲蚀位置向支流道出口处移动,流体携带颗粒能力增强,堆积颗粒数量减小.砂比范围为5%~35%时,最大冲蚀速率与砂比正相关.最大冲蚀速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变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与最大冲蚀速率均值主效应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正交试验结论的准确性.结论 径向流速、切向流速、管壁压力、最大冲蚀速率为衡量变径T型流道冲蚀程度的指标时,入口流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支撑剂粒径、变径比、砂比,入口流速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冲蚀速率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8.
某石化企业减压分馏塔塔顶SAF 2205双相不锈钢蒸汽喷射泵发生泄漏,为明确其失效原因对其化学成分、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护建议。结果表明:蒸汽喷射泵的失效主要归因于严重的选择性腐蚀。在喷射泵的服役期间,由于流动和热交换的作用,水蒸气发生冷凝并溶解酸性气体,从而形成酸性液滴,使喷射泵内壁处于典型的HCl-H2S-H2O腐蚀环境中,壁面发生选择性腐蚀;同时,高速流体对喷射泵的冲刷加速了泵体的减薄。  相似文献   
69.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igh-velocity oxygen-fuel, HVOF)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制备Cr3C2-Ni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以及涂层和不锈钢的冲蚀行为和机理,探讨了冲蚀角与耐冲蚀性能的关系规律. 结果表明,涂层组织结构致密均匀,主要由Cr3C2以及少量的Cr7C3, Cr23C6和(Ni, Cr)固溶体相组成. Cr3C2-NiCr涂层的耐冲蚀性能随着冲蚀角的增大而减小,在低冲蚀角下涂层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微切削,重量损失较低,表现出优异的耐冲蚀性能. 随着冲蚀角的增大,冲蚀沙粒对涂层产生垂直冲击作用,粘结相与硬质相之间产生裂纹导致粘结相脱落,硬质相失去粘结相的支撑作用而裸露出来,在冲蚀沙粒的持续攻击下剥落,形成许多小冲蚀坑. 随着剥落硬质相数量的增加,小冲蚀坑逐步发展为大冲蚀坑,重量损失较大,耐冲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70.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穿越五大风区。风区地段,强风携带的砂粒对兰新铁路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的冲蚀磨损,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降低。选用JNF型抗冻型硅溶胶,氟硅酸镁+氟硅酸铝和沃尔VL-M1高效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了处理。并分别在处理试样上涂装了水性硅丙乳液、环氧树脂+聚氨酯和PPG聚氨酯涂料作为风蚀防护层。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基底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表面耐磨性,而其中以氟硅酸镁+氟硅酸铝处理的表面耐磨性提高最多;在同种表面处理时,环氧树脂+聚氨酯涂料的抗冲蚀性能最好,PPG涂料次之,水性硅丙乳液最差;在不同表面处理后,氟硅酸镁+氟硅酸铝溶液表面处理的试块,涂料的抗冲蚀性能亦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