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1122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37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9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阻燃剂四溴双酚A生产综合废水组成复杂、具有刺激性有毒气味、难以生化降解的特点,采用资源化为主体的优化处理模式,使用顶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调查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组成,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构建酸化分离、絮凝净化、活性炭吸附以及离子交换深度处理,实现对实际四溴双酚A生产综合废水的有效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有甲苯、氯苯、2,4-二溴苯酚、2,6-二溴苯酚和2,4,6-三溴苯酚,其中2,4,6-三溴苯酚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毒性;酸化分离过程的pH最佳操作条件为3.1,此时酸析出对以上五种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1.0%、70.7%、64.76%、54.26%和90.52%,固体物每升回收5.2 g,有效降低了后续处理的负荷;絮凝净化去除酸析出过程悬浮在污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其去除率分别为55.4%、14.9%、0%、0%以及14.1%,上清液的浊度达到1.8 NTU;活性炭吸附的去除率分别为3.1%、81.23%、99.75%、100%和92.41%,刺激性气味已基本消除;最后离子交换深度处理的去除率分别为3.1%、100%、100%、100...  相似文献   
992.
王芳  李言  郭新涛  窦鹏 《中国塑料》2022,36(11):24-29
双酚芴(BHPF)、双酚A(BPA)、4,4⁃二氯二苯砜(DCS)为原料,采用亲核取代法合成了不同BHPF含量的三元共聚聚砜,研究了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和成盐剂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含BHPF三元共聚聚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为成盐剂,设定反应时间为4 h时,可制备得到数均分子量(Mn)>2×104的三元共聚物,且随着BHPF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提高,为209~254 ℃,主链分解温度>510 ℃,表现出了优异的耐热性能。当BHPF含量为80 %(摩尔分数)时,材料的Tg为254 ℃,可见光范围内透光率为84 %,可满足飞机高马赫数下的耐温需求,为高耐热透明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讨论了四种不同配合比的双酚A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比较与评价了其树脂玻璃钢在铜电解液中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94.
以含双DOPO-双酚A、苯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含双DOPO的双酚A-单苯并(口恶)嗪(1DD)。采用红外、核磁(氢谱核磁和碳谱核磁)等分析手段对1DD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对1DD的固化特性进行研究,使用TG分析了所得聚苯并(口恶)嗪的热稳定性。再将1DD与环氧树脂以0.5/1的质量比进行共混,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升温固化,得到共聚物P1DD-ER。采用UL94垂直燃烧实验、极限氧指数仪(LOI)测试了共聚物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含双DOPO的双酚A-单苯并(口恶)嗪树脂的起始熔点约为185℃,在222℃处有一个很明显的放热峰。固化后的树脂从348℃开始分解,在463℃分解速率达到最快,在800℃时的残碳率为35.78%。制备的苯并(口恶)嗪可以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且其共聚物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LOI可以达到37,UL94等级为V-0。  相似文献   
995.
宋秋生  姚伟  杨森森  徐蕤 《化工学报》2013,64(6):2080-2085
以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双酚F环氧树脂(BPFER)改性剂N,N,N',N'-四缩水甘油基-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TG-siloxane),并用FTIR、13C NM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间苯二甲胺)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DSC曲线和Starink方程,得该体系表观固化活化能为51.52 kJ·mol-1。用Šesták-Berggren模型求得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表观因子、反应级数。动力学方程表明,升温速率对固化反应影响明显;所得方程用于预估反应进程时,与实测值吻合程度高。TG分析表明,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体系固化物的耐热性能优于单纯BPFER/mXDA固化物。  相似文献   
996.
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膨胀型阻燃剂双酚A双磷酸三聚氰胺盐。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第一步反应最佳条件是三氯氧磷/双酚A摩尔比2.2、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5 h;第二步反应最佳条件是中间体/三聚氰胺摩尔比1/2、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3 h;产品收率达到87.6 %。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测试了该阻燃剂阻燃聚丙烯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当15 %的双酚A双磷酸三聚氰胺盐与5 %的聚磷酸铵复配后时,阻燃聚丙烯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3 %,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级。  相似文献   
997.
张丹丹  于鑫  何士龙 《化工进展》2012,31(6):1368-1372
为了研究控制四溴双酚A(TBBPA)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对不同的水质参数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臭氧氧化TBBPA过程中溴离子(Br-)及溴酸根离子(BrO3-)的生成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臭氧氧化TBBPA生成BrO3-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臭氧氧化降解TBBPA生成Br-,即Br-累积阶段;第二阶段为臭氧化Br-生成BrO3-,即BrO3-生成阶段。Br-及BrO3-的生成量随着TBBPA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成速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提高。25~55 ℃条件下反应40 min后,BrO3-生成量随温度升高增加了4.5倍。pH值8~11内,pH值降低对Br-及BrO3-生成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欧盟WEEE、RoHS两个指令的实施,全球电子行业将进入无铅焊接时代。无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拉动了无铅等相关材料的需求和系列产品的走强,提升无铅、无卤化比重,调整产品结构成为覆铜板行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当务之急。双酚A酚醛树脂及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作为制造无卤覆铜板的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0年巴陵公司开始自主开发双酚A线性酚醛及其环氧树脂,该产品于2004年中试取得成功,2007年该产品逐步进入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99.
陈分珍 《国外塑料》2005,23(3):63-64
PVC及溴系阻燃剂的裂解 塑料中使用的阻燃剂有溴系、氯系、磷系及无机系,其中溴系阻燃剂广泛用于电视机、电脑等,特别是四溴双酚A(TBBA)在溴系阻燃剂中约占70%。阻燃剂裂解温度比塑料略低,它们在发生火灾时抑制塑料低分子化、裂解及燃烧。  相似文献   
1000.
低分子量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用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制造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的各种合成工艺,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