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81篇
  免费   3837篇
  国内免费   3580篇
电工技术   3062篇
综合类   5107篇
化学工业   4042篇
金属工艺   4332篇
机械仪表   6277篇
建筑科学   7595篇
矿业工程   2134篇
能源动力   861篇
轻工业   2820篇
水利工程   1663篇
石油天然气   1630篇
武器工业   823篇
无线电   90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05篇
冶金工业   1762篇
原子能技术   1604篇
自动化技术   3765篇
  2024年   443篇
  2023年   1449篇
  2022年   1472篇
  2021年   1719篇
  2020年   1481篇
  2019年   1789篇
  2018年   907篇
  2017年   1292篇
  2016年   1491篇
  2015年   1776篇
  2014年   3425篇
  2013年   2600篇
  2012年   3146篇
  2011年   3100篇
  2010年   2927篇
  2009年   3150篇
  2008年   4072篇
  2007年   3542篇
  2006年   2791篇
  2005年   2862篇
  2004年   2286篇
  2003年   1969篇
  2002年   1642篇
  2001年   1451篇
  2000年   1285篇
  1999年   1030篇
  1998年   965篇
  1997年   943篇
  1996年   822篇
  1995年   814篇
  1994年   679篇
  1993年   557篇
  1992年   567篇
  1991年   542篇
  1990年   533篇
  1989年   533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为更好地理解装备保障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特点规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装备保障网络模型,并从无标度、小世界和层次性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装备保障网络的统计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装备保障网络具有一般复杂网络相似的拓扑特性,即无尺度特征、小世界效应、较为清晰的层次结构及负相关匹配特性。  相似文献   
992.
为改善常规凉感纤维吸水性差,无法有效吸收并排出汗液而造成皮肤黏附贴身的不适感,文章选用凉感聚乙烯纤维和改性涤纶,结合纬编双面组织结构,通过面料内外层的湿润梯度,达到织物单向导湿的效果,使亲肤面保持干爽,提高其接触凉感。文章设计5种组织结构,调整纤维原料、纱线配置等,开发系列纬编单导凉感双面多针道轻薄织物,并测试其相关性能,通过客观赋权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E/PP皮芯结构复合纤维编织亲肤面的接触凉感较为优异,且当亲肤一侧形成凹凸状的单侧网眼时,可以有效减少面料与皮肤的贴附面积,显著提高单向导湿和接触凉感,同时满足织物轻薄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3.
原油中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沿运移路径的分布,除了受地质色层分馏效应的影响,还受到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地质色层分馏效应单一因素下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的运移示踪规律,在驱替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剖析了驱替路径上该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运移分馏规律,并从分子模拟角度进行了佐证。结果表明: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吸附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和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的绝对浓度均呈现递减趋势;参数4-/1-MDBT、4,6-/(1,4+1,6)-DMDBT和4,6-/2,4-DMDBT显著减小,而参数2,4-/(1,4+1,6)-DMDBT和(2,6+3,6)/(1,4+1,6)-DMDBT则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根据分子模拟结果,发现烷基二苯并噻吩类与水介质之间吸附作用的强弱同时与化合物的Connolly分子表面积及偶极矩紧密相关,表面积和偶极矩越大,分子越容易与地层介质中的水分子发生吸附作用,且分子偶极矩的差异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4.
毕宗岳  谭赟  茹翔  黄海  王刚  张生武  牛辉 《焊管》2023,46(1):1-6
随着管道建设对管材性能一致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全位置自动焊工艺对管材几何尺寸精度更高的要求,需要研究改进螺旋焊管制备工艺。开展了X80钢级Φ1 219 mm×22 mm螺旋埋弧焊管全管体扩径工艺试验,对比分析了扩径前后管体的几何尺寸、残余应力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扩径量的增加,管体尺寸精度大幅提高,在扩径率为0.75%时,管体不圆度降低了20%,周长一致性提高了71%,噘嘴量减少35.4%,管体切断后对应的两个管端直径差值在1 mm之内;扩径可以进一步降低管材成型焊接形成的整体内应力以及表面应力,使得螺旋埋弧焊管残余应力一定程度减小;扩径后管材强度和屈强比略有上升,韧性略有下降,管材强度的一致性大幅提高,管材相关性能指标优于设计及施工标准要求。结果表明,X80钢级Φ1 219 mm×22 mm螺旋埋弧焊管扩径工艺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在储层岩心Kaiser 实验中,声发射累积曲线通常出现多个突变点,导致常规Kaiser 效应点识别方法不精确,甚至存在无法读取Kaiser 点的问题。为此,提出将声发射能量图谱与声发射累积曲线结合的Kaiser 效应点优化识别方法,并用于某油田X区块储层地应力预测。岩心单轴加载实验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岩心处于压缩阶段,声发射数量较多,声发射能量值波动范围较大;加载中期,岩心处于弹性形变阶段,声发射数量较少,声发射能量值较低,变化幅度均一;加载后期,应力达到储层岩心破裂压力,岩心发生破裂,声发射数量急剧增加,声发射能量值达到峰值。加载中期阶段,当轴向应力达到储层岩心承受的历史最大应力时,岩心突然释放大量能量,声发射数量和能量值均突增,随后迅速降低,该现象与Kaiser 现象相吻合,因此通过声发射能量图谱与声发射累积曲线结合的方法能够识别Kaiser 效应点。利用优化后的Kaiser 效应点识别方法,分析某油田X区块地应力分布,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96.
发电机阀点效应导致的非凸非光滑特性增加了有功经济调度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增大了求解难度.文中提出一种考虑发电机阀点效应影响的改进拉格朗日松弛有功调度算法.首先,提出一种二次多项式分段拟合算法,从而将发电机阀点效应成本分解为多个分段二次多项式形式;其次,将拟合后的表达式代入拉格朗日松弛子问题中,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分段二次规划问题,并采用比较对称轴及优化变量上下限的方法快速求解,避免了引入整数变量造成的求解效率偏低问题.同时,为防止多个局部最优解导致的优化过程不收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端梯度法的增广求解策略,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辅助变量及惩罚项来加强子问题的凸性,加快收敛速度.最后,基于40机和48机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997.
王茂英  刘震  吉欣宇  马晓 《橡胶工业》2021,68(11):0809-0815
研究不同品种炭黑混炼胶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加工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炭黑N550的混炼加工性能好,炭黑N134混炼时更易聚集,分散差;混炼胶的门尼粘度和结合橡胶含量随着炭黑结构的增高和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与炭黑CDBP吸油值的相关性好,相关因数均为0.95;混炼胶的Payne效应与炭黑比表面积和应力松弛面积的相关性好,相关因数均为0.98;混炼胶的挤出胀大比受混炼胶中结合橡胶和包容胶含量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该文建立了无刷双馈发电机(BDFIG)考虑饱和效应的动态模型,详细分析了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分配,提出考虑饱和效应的功率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基于无刷双馈发电机的饱和特性进行励磁电感估算,实时修正每周期输入至控制器的电感参数,实现了功率的精确控制,保证控制侧电流的正弦度和较低的开关频率.通过对功率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实验研究,明确了影响饱和效应的运行因素,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该文研究了中频400~800Hz条件下纵磁真空灭弧室内的磁场特性,利用Ansys Maxwell求解了三维瞬态纵向磁场分布.由计算结果可知:在电流变化的过程中,中心区域纵向磁场的变化明显滞后于其他区域.电流峰值时在触头片开槽交错放置的位置有磁场峰值区域,电流过零时中心区域有明显剩磁.当频率增加时,涡流效应更明显,使纵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值减弱.对中心点,频率提高导致过零时剩磁增加,磁场滞后相位更明显,影响电弧扩散.增加触头片开槽数可以减弱涡流效应,而增加触头杯座槽旋转角,触头中间平面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近似线性增加.文中通过分析电弧形态和电压等实验结果验证了磁场滞后对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长期以来,栅极老化一直是SiC MOSFET器件可靠性研究的关键,而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则是栅极老化的重要现象。由于栅极老化的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存在应力撤出后的恢复现象,如能在可靠性实验中快速、准确地监测SiC MOSFET器件的栅极老化变化量,对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栅极老化监测方法。该方法以体效应下的阈值电压VTH(body)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来描述VTH(body)和栅极老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栅极电压开关过程中从体二极管电压–栅极电压曲线中得到VTH(body)的方法,并详细研究实验参数对VTH(body)的影响。此外,通过高温栅偏实验对VTH(body)的实用价值进行验证,并与栅极老化参数阈值电压VTH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新型栅极老化监测方法可以实现栅极老化的快速、准确及非恒温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