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95篇
  免费   7866篇
  国内免费   4773篇
电工技术   2283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8807篇
化学工业   9736篇
金属工艺   5005篇
机械仪表   8673篇
建筑科学   18372篇
矿业工程   4404篇
能源动力   6093篇
轻工业   5214篇
水利工程   4596篇
石油天然气   6164篇
武器工业   868篇
无线电   90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350篇
冶金工业   5341篇
原子能技术   1454篇
自动化技术   7527篇
  2024年   989篇
  2023年   3107篇
  2022年   2915篇
  2021年   3684篇
  2020年   3566篇
  2019年   3718篇
  2018年   1774篇
  2017年   2674篇
  2016年   3015篇
  2015年   3965篇
  2014年   7870篇
  2013年   6125篇
  2012年   7091篇
  2011年   7238篇
  2010年   6434篇
  2009年   7147篇
  2008年   8453篇
  2007年   7549篇
  2006年   6251篇
  2005年   6020篇
  2004年   5185篇
  2003年   4672篇
  2002年   3806篇
  2001年   3209篇
  2000年   2775篇
  1999年   2325篇
  1998年   2105篇
  1997年   1757篇
  1996年   1599篇
  1995年   1353篇
  1994年   1231篇
  1993年   948篇
  1992年   882篇
  1991年   923篇
  1990年   824篇
  1989年   861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1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71.
72.
49MnVS3非调质钢(/%:0.47C,0.39Si,0.90Mn,0.016P,0.050S,0.22Cr,0.09V,0.015Ti,0.011Al,0.02Ni)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60t顶底复吹转炉-LF处理-VD真空脱气-220 mm×300 mm坯连铸-控轧控冷。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49MnVS3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φ110 mm轧材试验工艺参数:加热温度1150~1250℃、开轧温度1 0500℃、终轧温度850℃、轧后冷却速度70℃/min、冷却开始温度850℃和终止温度500℃。结果表明,试验炉次粒度提高高.5~1.0级,带状组织减轻轻0.5~1.5级,硬度、强度及塑韧性均有所提升,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73.
针对国内某炼油厂延迟焦化加热炉三点注汽问题,采用热负荷自动调节的算法进行了研究。运用该模型方法,分析了三点注汽量对加热炉热负荷和炉管结焦系数的影响,发现三点注汽量的改变均会对热负荷和炉管结焦系数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注汽量将会提高热负荷,同时降低结焦系数;第1点注汽量和第2点注汽量对热负荷和结焦系数的影响较强,第3点注汽量对热负荷和结焦系数的影响较弱。在实际操作中,加热炉中的结焦程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合适的结焦系数能够保证正常开工周期里炉管不结焦,也能保证瓦斯、注汽量等参数的合理分配。通过对热负荷、注汽量的智能分配,可得到不同原料油加工负荷条件下更加合理的装置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74.
75.
采用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电弧增材制造4043铝合金薄壁件,对比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薄壁件的成形性能,研究了成形性能良好薄壁件的组织与拉伸性能,并与CMT工艺下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MT+P工艺下,当焊接速度为8 mm·s-1和送丝速度4 m·min-1时,薄壁件的成形性能最好,且其成形效果接近CMT工艺下的; CMT+P工艺下薄壁件的单层组织由焊道上层的细晶区和焊道下层的粗晶区组成,焊道间存在穿过界面生长的粗大柱状枝晶,CMT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为分布均匀的细小柱状晶; CMT+P工艺下薄壁件的拉伸性能优于CMT工艺下的; CMT+P工艺下横向和纵向拉伸试样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横向与纵向抗拉强度各向异性百分比仅为4%,说明薄壁件的力学性能不存在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80.
李冰  石广斌  麻栋  张雯 《金属矿山》2020,(2):148-153
某铜矿使用自然崩落法开采,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后,底部结构破坏严重,传统的锚杆支护很难起到作用。针对矿山深部采区底部结构失稳问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拉底过程中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底部结构联合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前进式拉底过程中,底部完全拉开后,出矿水平巷道交叉处及桃形矿柱会出现拉应力,且超出了岩体抗拉强度,基于此规律提出底部结构联合支护方案,并由数值计算可知支护后底部结构最大位移降低了38.5%。此支护方案对该铜矿山底部结构维护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