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88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221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103篇
矿业工程   60篇
能源动力   48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29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81.
崔纪文  杜北国 《焊接》1997,(4):28-30
我厂催裂化装置再生塔提升管(φ273mm×10mm,材质1Cr5Mo)在运行中被介质磨穿,造成高温原料油泄漏燃着,将提升管下部烧损近800mm长,且严重扭曲变形.决定保留其高温喷嘴及其他未严重损坏部位,更换提升管变形部分(约长1.5m长),以尽快恢复生产.1 材质分析提升管材质为1Cr5Mo,属于珠光体耐热钢,热处理状态为900℃正火,(540~570)℃回火.在650℃左右有良好的抗氧化性,600℃以有较好的热强性.但缺点是有较大的淬硬倾向,焊接性较差.通常此类钢以退火或高温回火状态供货.焊后需热处理,焊接过程中采取预热、保温等措施.由现场情况分析,火灾时燃烧中心温度在1600℃以上,大大超过1Cr5Mo钢950℃的淬  相似文献   
82.
对具有优化结构的新型汽提式粗旋风分离器,用智能型五孔探针进行了流场测试,弄清了汽提器内部构件的加入和汽提汽的吹入对粗旋分离空间流场造成的影响。证明了汽提器中加入优化设计的内部构件后,适量的汽提汽的吹入对粗旋分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无明显不利影响,但对改善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减少下行汽量,改善汽提效果却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83.
常振勇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19(4):340-342,F003
提升管反应器的油气分离系统是催化装置的关键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产品的分布和设备的运转周期。本文从设备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出发,对VDS在催化装置提升管油气分离系统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4.
宋占寿  郑坤  潘云钢  赵刚 《暖通空调》2023,(1):62-65+77
介绍了螺杆式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双冷热源系统形式的特点、环状管网系统设计及其水力计算方法。分析了在单独运行状态下管网的水力特性及冷水机组和空气源热泵联合运行时的水力工况。介绍了总供回水温差控制的优缺点及节能率。  相似文献   
85.
基于催化剂颗粒完全流态化理论,建立了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气液两相流数值模型,探究了射流油雾与连续气相间传质传热特性及油剂接触分布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进料喷嘴所在轴向位置处油雾粒径、混合流体温度、油相组分含量沿提升管径向"环-核"不均匀分布程度最大;随轴向位置的增加,油雾气化程度增大,最终实现完全气化,管内温度和油剂间混合分布趋于均匀;适当增大喷雾锥角有助于促进油雾气化和改善"环-核"不均匀分布状况,提高催化裂化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86.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0.7 Mt/a连续重整装置多次出现催化剂循环系统提升管线减薄泄漏导致装置停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装置改造后提升管线布局不合理、管线老化、弯头多、管线安装质量较差、内壁光滑度不够等是造成管线磨损泄漏的主要原因。催化剂提升管磨损减薄的主要部位集中在流速高、变径、弯头等部位,其原因为气固相流体对催化剂管线内壁的持续冲刷。采取了贴板、局部管线更换等方法解决了目前出现的问题,同时从设计、管理及操作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解决了提升管的磨损问题,保证了催化剂提升循环系统和整个连续重整装置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7.
不同提升高度对气泡泵性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影响气泡泵运行性能的参数,提升Einstein制冷循环的性能,在大气压下以饱和水为工质,建立了气泡泵工作的理论模型,开展了相同沉浸比下不同的提升高度对气泡泵提升性能影响的实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发现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趋势一致,液体提升量与竖直提升高度成反比,提升量相差最大可达0.82 g/s;提升效率与提升高度成正比,提升效率最大减少量达10.16 %,对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基于两相流分相模型,构建气泡泵性能实验系统,以水为工质,对大气压下采用不同提升管内径的导流式气泡泵性能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了加热功率100~650 W,沉浸比0.2~0.4,提升管内径7 mm、9 mm、11 mm、13mm、16 mm,提升管长600 mm工况下的气泡泵性能。结果表明,沉浸比的大小对液体提升量的多少起着关键作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定范围内提升管径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气泡泵的液体提升量,超过管径的临界值,效果相反,不但降低了液体提升量,气泡泵的效率也大幅减少,如加热功率300 W时,采用11 mm和16 mm管径的气泡泵液体提升量相差10.23 g/s,管径增加了5 mm,提升量减少了61.15%。  相似文献   
89.
肖亮&  #  俞言祥 《振动与冲击》2014,33(9):179-184
利用美国NGA(Next Generation Attenuation)数据库提供的高质量数字强震数据,对美国西部地区自由地表基岩场地的竖直向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竖直向的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及5%阻尼比绝对加速度反应谱(T=0.04~6.0 s)。将其与采用同样技术手段和同一套数据回归得到的水平向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相结合,对模型化后的竖直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V/H进行了计算,并对其随周期、震级、距离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新得到的竖直向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适用范围为Ms5.0~8.0,震中距0~200 km。  相似文献   
90.
该文建立了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理论模型,该模型能考虑钻孔内比热容和地埋管内循环液体沿竖直方向的对流换热。基于该理论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分析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材料参数对其换热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钻孔内回填料的导热系数较大、U形管两臂较近时,两臂之间会发生明显的热短路现象;U形管两臂间距越大,换热效率越高;U形管管径越大,换热效率越高;回填料的比热容对地埋管的换热效率在短期内有一定影响,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时,回填料比热容的影响可以忽略;钻孔内回填料的导热系数对地埋管的换热效率有较大影响,当其小于岩土层导热系数时,地埋管的换热效率会随回填料导热系数的增大而较快提高;但当其大于岩土层导热系数时,由于两臂间的热短路增强,地埋管的换热效率随回填料导热系数的增加而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