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2054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7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9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聚碳酸酯光学性能应用及改进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光学级聚碳酸酯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关系和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对其光学异向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对改善聚碳酸酯光学异向性的途径进行了归纳,通过采用共聚、共混方法可使聚碳酸酯的双折射得到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53.
PC/TPU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清  郑昌仁 《塑料工业》1997,25(2):92-94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碳酸酯(PC)及聚碳酸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C/TPU)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C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γ)不敏感,而对温度(T)敏感。温度升高,PC粘度降低。加入TPU大大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能,使共混物的成型加工变得容易进行。当TPU含量为40份时,共混物的熔体粘度出现一极小值。加入不同第三组分对于降低共混物的熔体粘度效果不同,第三组分E对共混物有增粘作用  相似文献   
54.
聚碳酸酯的性能十分优异。它在透明结构板材市场的份额持续增长。防火性能是材料选择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用于公共建筑的材料。  相似文献   
55.
晓吉 《现代塑料》2007,(7):66-67
在Chinaplas 2007展会中,拜耳材料科技(以下简称“拜耳”)展出了汽车、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器、医疗和消费等行业中一系列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混合物的应用,以此验证了该公司本次展会“背靠全球,服务本土”的主题。拜耳聚碳酸酯业务单元亚太区高级树脂部门主管Rainer Rettig博士宣布,拜耳将进一步执行公司战略,从而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6.
碳酸二苯酯是合成聚碳酸酯的重要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主要有酯交换法、尿素法和二硫化碳法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碳酸二苯酯的现有生产技术及合成路线,综述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丁常楷  曹继华 《中国塑料》2005,19(10):70-73
通过分析聚碳酸酯的工艺特性,针对特定的厚壁注塑制品,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熔体流动速率、含水量等;在设备的选择上要考虑螺杆形式、压缩比、长径比等方面;在模具的设计上要考虑采用的浇口形式、大小、脱模斜度、排气、模具预热及冷却等;在注塑工艺上可通过调整料筒温度、注射压力、速度、模温等来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通过以上一些措施,可以使特定的厚壁制品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58.
聚碳酸酯的生产和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聚碳酸酯(PC)的生产现状,包括已有、在建及计划建设的装置产能,并预测了今后生产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展示了国内PC工业化技术的开发现状。2002年全球PC产能约为200万t/a,预计到2006年产能将增加到250万t/a,需求将达到300万t,并且在光学介质和汽车行业将会表现出强劲的扩张性需求。我国2002年PC进口量超过40万t,预计今后几年国内需求增长速度仍较快。建议国内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我国PC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采用超临界微孔发泡技术制备出一系列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密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对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泡孔特性和体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随发泡温度的升高,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孔径先增加后降低,体积密度降低;随发泡时间的增加,泡孔密度和孔径均增加,体积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