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76篇
  免费   2561篇
  国内免费   4413篇
电工技术   279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277篇
化学工业   8868篇
金属工艺   14817篇
机械仪表   6627篇
建筑科学   3765篇
矿业工程   988篇
能源动力   1687篇
轻工业   1224篇
水利工程   505篇
石油天然气   7293篇
武器工业   507篇
无线电   17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74篇
冶金工业   3021篇
原子能技术   673篇
自动化技术   958篇
  2024年   496篇
  2023年   1918篇
  2022年   1579篇
  2021年   2051篇
  2020年   1835篇
  2019年   2001篇
  2018年   891篇
  2017年   1489篇
  2016年   1633篇
  2015年   1923篇
  2014年   3512篇
  2013年   2881篇
  2012年   3019篇
  2011年   2963篇
  2010年   2617篇
  2009年   2880篇
  2008年   2787篇
  2007年   2902篇
  2006年   2463篇
  2005年   2345篇
  2004年   2403篇
  2003年   2128篇
  2002年   1829篇
  2001年   1721篇
  2000年   1566篇
  1999年   1421篇
  1998年   1392篇
  1997年   1259篇
  1996年   1150篇
  1995年   1091篇
  1994年   1089篇
  1993年   892篇
  1992年   917篇
  1991年   770篇
  1990年   656篇
  1989年   640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涂超  赵波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1,49(11):2200-2203,223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持续增长,大部分的交通事故是由疲劳驾驶引起的.因此研究出一种能够有效检测驾驶员疲劳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级联的Adaboost驾驶员面部检测算法,在检测到人脸的基础上运用SDM算法进行人脸特征点定位,然后根据PERCLOS原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992.
993.
风荷载的非高斯性对风机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非高斯风荷载作用下风机结构的疲劳寿命,在穿越模型基础上,根据Monte Carlo模拟生成某典型风机正常风速条件下,高斯、非高斯硬化和软化3种风场的风速时程,用于分析风场的非高斯性对风机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由叶片的气动模型和多体动力,计算出风机的动力响应,并对响应的时域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线性损伤累积和线性裂纹扩展理论,对裂纹形成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进行详细讨论.结果表明:不同概率特性风场作用下风机动力响应的最大值有所不同,且风机响应的非高斯性较风场的非高斯性减弱;在年平均风速较小地区,风场的非高斯性对风机疲劳寿命影响较小;但随着年平均风速的增大,非高斯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显著增大,当年平均风速为7 m/s和9 m/s时,相较于高斯风场,软化过程的裂纹形成寿命减小约10%.因此,在年平均风速较大地区,需要考虑风场的软化特性对风机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涡扇发动机拉紧轴疲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涡扇发动机拉紧轴在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疲劳失效问题,提出基于有限元法(FEM)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模型,实现了已知涡扇发动机拉紧轴材料、几何尺寸等条件下的标准载荷循环谱计算.进一步开展了风扇拉紧轴的疲劳寿命试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拉紧轴可承受30 000次试验载荷循环数,试验之后经检查无裂纹、凸肩切入、螺纹断扣等失效现象,最终确定其在标准载荷循环下的安全使用寿命.通过开展对拉紧轴的疲劳试验研究、仿真计算与分析等工作,有效验证了可靠性寿命预测方法与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吊索镀锌钢丝腐蚀疲劳破坏特点,把镀锌钢丝腐蚀疲劳纹形成和扩展过程分解成镀锌层腐蚀失效、蚀坑萌生、蚀坑形成、短裂纹扩展、长裂纹扩展和断裂破坏等阶段,建立各阶段时间表达式,得到镀锌钢丝疲劳寿命表达式,提出基于断裂力学的吊索钢丝腐蚀疲劳寿命评估研究结果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复杂运营条件下腐蚀环境和应力幅等因素对吊索钢丝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吊索钢丝腐蚀疲劳寿命主要由钢丝镀锌层腐蚀、蚀坑发展和短裂纹扩展等3个阶段组成,为了准确地评估吊索腐蚀疲劳寿命,需要掌握大桥的运营环境和交通荷载。  相似文献   
996.
稀土盐在不同金属及其合金表面形成转化膜具有防腐蚀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颇多.本文综述了稀土盐在有色金属铝、碳钢和不锈钢、锌及镀锌板材、镁、铜及其合金表面的形成转化膜防腐蚀技术应用;指出了复合稀土缓蚀剂协同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及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稀土钝化技术在金属表面耐蚀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航空发动机是重要的精密军用装备,其运行环境相当复杂,外界腐蚀因素的作用会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航空发动机可能发生的腐蚀情况进行总结,针对腐蚀机理提出而相应的保护方法,对未来的防腐新方向进行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998.
航空发动机在役零件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零件表面易产生各种不同种类的缺陷.因此,航空发动机在维修和保养中,常通过渗透检测检验零件表面是否存在缺陷.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航空发动机在役零件的表面特点、预处理方法、渗透检测的过程控制及缺陷的辨别解释等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经典粗糙集只能处理连续型数据的不足,引入邻域粗糙集理论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既能处理符号型又能处理数值型属性变量的统一邻域粗糙集模型。运用前向贪心和后向剪枝相结合的算法进行属性约简,获取影响接头疲劳寿命的核心因素集,并定量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邻域粗糙集模型不需要先验知识,可从疲劳样本数据本身出发得到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各影响因素的客观评定,能够选择少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纳米尺度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纳米材料中界面疲劳破坏实验的新方法。采用FIB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N)中成功制备出了由硅基体(Si)、200nm厚铜薄膜(Cu)及1000nm厚氮化硅层(SiN)构成的纳米悬臂梁试样。利用高精度微小材料加载装置,在TEM下对该试样进行了循环加载实验,并原位观测了不同试样中Cu/Si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过程。研究发现,由于铜纳米薄膜的高屈服强度及两侧材料对其的变形约束,Cu/Si界面的疲劳强度在GPa量级。实验获得的应力幅值与界面破坏的载荷循环周数(S-N)曲线表明,在高应力水平区,界面的疲劳寿命显著依赖于施加应力的大小;在低应力水平区则存在疲劳极限。并且,Cu/Si界面的疲劳极限与单调加载实验中界面断裂应力的比值远大于宏观材料,这说明纳米尺度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过程是一个脆性断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