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0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397篇
机械仪表   130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X80钢三维补焊模型,综合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的影响,采用顺序间接耦合方法,对平板补焊的温度场、应力场和氢扩散进行耦合计算。研究了在不同补焊热输入条件下的补焊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焊后最大残余应力出现在补焊焊缝区域,横向残余应力S11应力峰值增加55%,纵向残余应力S22超过材料屈服强度。不同补焊热输入对S11影响较大。无残余应力影响时氢扩散呈现梯度分布,有应力影响时,氢在残余应力集中区域浓度较大,残余应力促进了氢的扩散和聚集。  相似文献   
892.
为了明确不同补焊次数下ZG06G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补焊区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GTAW焊)对40 mm厚ZG06Gr13Ni4Mo板进行一次、二次补焊,每次补焊完成后进行600℃下2 h的回火。分别采用OM、SEM、EBSD和TEM检测母材和不同补焊次数下补焊区的显微组织变化,研究补焊区域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补焊区的物相主要由马氏体和少量逆变奥氏体组成,逆变奥氏体以细条状分布在马氏体边界及基体内。补焊区中逆变奥氏体的含量随补焊次数的增加而增多,而且焊缝区逆变奥氏体的含量大于热影响区。此外,补焊区的晶粒有细化的趋势,相对于母材,一次及二次焊缝区的晶粒尺寸细化了45.2%和61.9%,焊缝区的晶粒尺寸比热影响区分别细化了40.8%和48.3%,逆变奥氏体的大小约为马氏体的50.0%。补焊区域织构的取向由铸件的〈101〉转变为各向异性,小角度晶界减少,大角度晶界增多。随补焊次数增加,补焊接头的硬度、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塑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93.
0前言 我公司承制的用于某核电站5、6号机组冷却水泵双面小叶轮,材质为Z6CNU17-04,采用铸造工艺制造,一旦发现铸造缺陷,将采用补焊的方法进行修复,根据客户技术条件及RCC-M M3208标准,补焊前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来确定合理的补焊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894.
徐庆海 《焊接》2001,(6):36-47
我厂橡胶分厂一台 16 0t硫化平板机的柱塞因磨损严重多年老化等原因 ,已不能正常运转 ,需要更新。新铸造的毛坯在加工过程中 ,发现在其中间部位有一处约为 80mm× 10 0mm的大面积缺陷 ,经确定属浇铸流动性不好所造成的夹砂、疏松。缺陷位置的示意图见图 1。图 1 缺陷位置示意图1 缺陷分析柱塞体材质为HT2 0 0。由于灰口铸铁的含碳量较高 ,并含有较多的S、P杂质 ,强度低 ,塑性差 ,焊接性和焊后加工性能特别差。同时 ,柱塞的补焊区位于其中间位置 ,受热时有向外膨胀的倾向 ,补焊区受压 ,冷却时补焊区变为受拉力 ,随着补焊层的增加 …  相似文献   
895.
某回转窑托轮在热装后产生裂纹。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托轮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裂纹是由补焊形成的缺陷引起的,托轮与托轮轴的装配过盈量大、托轮的热处理工艺不当及屈服强度不符合要求促进了裂纹的形成与扩展。  相似文献   
896.
小苏打工序不锈钢设备或者管线出现漏点,采用常规方法补焊后焊缝处会再次发生泄漏。针对小苏打工序不锈钢设备管线特点,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规程,合理锤击焊缝,调整焊接热的输入,可避免因热应力诱发裂纹的产生;正确的焊前预热和焊接后缓冷措施,可避免接头产生淬硬组织,并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补焊工艺实施后,焊缝成形良好,没有发现裂纹及渗漏现象,延长了设备管道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