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1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531篇
电工技术   263篇
综合类   543篇
化学工业   150篇
金属工艺   89篇
机械仪表   523篇
建筑科学   1879篇
矿业工程   178篇
能源动力   71篇
轻工业   131篇
水利工程   435篇
石油天然气   139篇
武器工业   25篇
无线电   13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1篇
冶金工业   68篇
原子能技术   166篇
自动化技术   183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764篇
  2008年   1285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的"软场"效应和病态问题,在分析电容层析成像和QuasiNewton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的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解型Quasi-Newton电容层析成像算法,推导出了求解ECT反问题的分解型拟牛顿图像重建算法放的计算步骤,同时利用信赖域公式对目标函数的Hessian矩阵进行校正.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分解型拟牛顿方法具有可行性,对于基本流型该算法与LBP算法相比,具有成像质量高和边界均匀稳定的特点,为ECT图像重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2.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软场"效应和病态问题对重建图像精度的影响,在分析电容层析成像基本原理和成像算法的基础上,基于滤波LBP和神经网络RBF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小波变换的ECT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待融合图像进行多小波分解,再分别采用最大值法和区域梯度法融合规则对分解后图像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进行图像的融合,最后经过多小波重构得到最终融合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成像精确度得到明显提高,减少了误差,图像更接近原型,为ECT图像重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研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色度的颜色再现技术存在同色异谱的问题,综述了基于多光谱的颜色复制技术框架。总结了多光谱颜色复制的7个关键技术,即多光谱颜色复制系统的设计、多光谱图像的获取、多光谱图像的融合、光谱反射率的重建、多光谱图像降维、光谱分色算法与模型开发以及光谱颜色管理技术,并指出了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的研究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4.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位,相继发现了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隆起周缘中组合和马家沟组盐下等多套含气层系,证明了盆地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也揭示出深化古地理重建工作的急迫性。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早古生代重点时期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进而提出了成藏区带划分的新思路。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裂陷沉积、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剥蚀、石炭纪—三叠纪拗陷稳定沉积、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成藏和晚白垩纪—现今调整定型等5大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古地理格局经历了早-中寒武世的古陆消减、沉积增长、边缘裂陷阶段和早奥陶世的隆-坳相间阶段,并控制了优质成藏区带的分布。结合近期勘探研究进展,依据源-储组合和空间分布,划分出了基于主控因素的4类成藏区带:潮缘滩白云岩成藏区、奥陶系盐下台内丘滩成藏区、西部双滩带白云岩和页岩成藏区以及岩溶-滩相白云岩成藏区。不同区带显示出了不同的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勘探策略。  相似文献   
115.
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在大规模压裂后的不稳定试井,会因为关井不及时、井口漏失等原因,造成早期压力恢复数据缺失、跳点等,导致解释误差较大甚至不能解释。基于对压裂后不稳定试井早期压力恢复曲线变化规律的研究,找出压裂后不稳定试井曲线形态特征,简化数学模型;对比拟合效果,优选给出压裂排液关井早期井底恢复压力的经验公式,对缺失或异常的早期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外插值重建修正。C904井采用重建后的早期压力恢复数据与压力恢复实测历史数据合并后进行地层参数解释,整合后导入试井软件进行地层参数解释,曲线拟合效果较好,能较准确地解释出地层参数。该方法可较好地对压裂后存在异常的早期不稳定试井恢复压力进行重建,对压裂抽汲后的不稳定试井恢复压力重建亦有较好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列车刹车盘缺陷检测的实际需求,提出采用电磁层析成像技术(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对刹车盘进行缺陷检测,检测得到的数据经过图像重建后对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分布信息进行显示。根据列车刹车盘的结构特点,设计平板型传感器线圈阵列,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对不同缺陷的刹车盘模型进行仿真,并使用不同算法进行缺陷成像。通过评价指标对比了不同算法的图像重建质量,仿真结果验证了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用于列车刹车盘缺陷检测的可行性;搭建了刹车盘缺陷检测的EMT实验系统,对刹车盘缺陷进行数据采集与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在高速列车刹车盘缺陷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相同流动度下偏高岭土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浆体流变性能和静置状态下纤维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变性能试验、结构重建速率测试和图像分析技术,探讨了偏高岭土对UHPC浆体流变性能的作用机理,并使用结构重建速率表征纤维分散情况。结果表明:流动度相同时,浆体的屈服应力基本相同;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5%~10%),UHPC浆体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加,但其流变特性无明显变化;掺入偏高岭土可以提升浆体的结构重建速率,但减水剂用量的增加会削弱这种提升效果;浆体结构重建速率与静置状态下UHPC中的纤维分散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构重建速率越高,纤维分散越好。  相似文献   
118.
本标准规范的是采用翻转法,利用水的静压或气压做翻转头将浸渍了树脂的柔性软管翻人已有的旧管道或沟渠(4~108in的内径)内,重建一条管道或沟渠的施工程序。树脂是通过向软管内输入循环热水或导人蒸汽而固化,固化时的软管管子是连续并与管壁紧贴在一起的。这种重建管道的施工程序可用于各种重力管道和压力管道的施工,例如: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工艺管道、  相似文献   
119.
王衍行 《广东水利水电》2015,(11):46-49, 65
通过某灌区项目跨河涵管设计方案由现浇混凝土管变为沉管的讨论、变更过程,详细阐述了跨河反虹涵管采用沉管法的优劣;同时,通过详细阐述沉管主要施工过程,介绍了沉管施工的一般施工工艺和主要质量控制方法,对类似项目的实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土壤养分效应差异显著,以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好,然后依次是果树+草本模式(全区覆盖优于带状覆盖)、果+草+农作物模式、果树+纵坡套种农作物,草本、果树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差。赣北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和果树+草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