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103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钢轨打磨车电机在高温、高粉尘的环境下工作。在分析粉尘进入电机内部路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电机的传动端、轴承和接线盒的密封结构。  相似文献   
102.
采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将两种处理好的废水同时排入中间池后,水样中重新出现六价铬。研究表明:含氰废水中过量的次氯酸钠将废水中的三价铬氧化为六价铬。工程实践中采取在含氰废水中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去除余氯的工艺,获得了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3.
黄桂凤  黄立维 《化工学报》2014,65(9):3599-3603
采用管式反应器,以铁屑和活性炭为填料,溶液吸收结合铁碳微电解反应处理废气中二氯甲烷(DCM)。实验对比了采用铁屑、活性炭和铁屑-活性炭(Fe-C)混合填料3种条件下对DCM的去除效果,表明采用Fe-C混合填料的DCM去除率要高于单独采用铁屑或活性炭作为填料的情况,同时发现Fe-C体系组成的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ORP)从反应开始急剧下降,与其他两种条件下有明显的区别;降低溶液初始pH能提高Fe-C体系DCM的脱氯和降解效果,在pH 1.5的条件下,Cl-生成率达最大为2.85%。通过气相色谱仪对反应进出口气体的分析,发现反应后产物主要为甲烷。  相似文献   
104.
微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选取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操作参数是pH值=8.0、m(Fe):m(C)=1:1、停留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94.55%,CODCr去除率70.46%.该法能显著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且以废治废,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5.
微电解处理酞菁绿废水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铁屑微电解法处理酞菁绿生产过程中高浓度的含铜废水,通过试验,考察了废水pH值、铁屑用量、铁屑粒径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为1.5、铁屑用量为1%、铁屑粒径为60目、反应时间为40min的条件下,铜的去除率可达99.9%左右,可使出水铜的质量浓度在1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6.
以硫酸钾基准试剂为硫标准绘制校准曲线,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高硫铜磁铁矿中高含量硫的方法。选定硫质量分数在0.5%~7%之间的5个水平样品(硫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2.5%、1.5%和0.5%)进行试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如下:硫质量分数在0.5%~3%之间时,选择称样量为0.15 g;硫质量分数在3%~7%之间时,选择称样量为0.10 g;样品加入方式为先将样品放入铺有0.80 g铁屑的瓷坩埚中,再覆盖2.0 g钨粒。结果表明,硫含量在0.50~12 mg之间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5 825.5x+415.75,相关系数R=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36%,测定下限为0.14%。采用方法对选定的5个水平的高硫铜磁铁矿样品平行测定11次,测得结果与硫酸钡重量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5.0%。方法的重复性限为r=0.032 m+0.036,再现性限为R=0.040 m+0.053。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AMD)具有污染组分多、环境污染严重、传统处理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及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制备高活性SRB污泥固定化颗粒,构建以1#(不含铁屑)、2#(含铸铁屑)和3#(含生铁屑)SRB污泥固定化颗粒为填料的动态柱实验模型,研究各基质材料处理AMD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动态柱对AMD处理效果3#2#1#,3#动态柱的出水pH值为8.06,TFe、Mn2+、SO42-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93%、48.38%、45.85%,COD释放量为60 mg/L。因此,生铁屑作为固定化颗粒主要基质材料,与SRB协同体系能够强化固定化颗粒处理AMD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08.
张宇  徐守东 《焊管》2010,33(6):50-51
分析了大直径焊管倒棱过程中铁屑过长的原因,对平头倒棱机仿形辊进行了改进,并论述了其改进原理。仿形辊改进后的平头倒棱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配合加工参数的调整,成功实现了断屑,降低了生产时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9.
铁屑还原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光 《化工时刊》2006,20(9):55-57
通过数批实验研究了5种染料在铁屑处理系统中的脱色效果,并考察了铁屑投加量,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的影响和主要还原脱色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可以在铁屑处理系统中发生快速有效的脱色反应,酸性大红GR,活性艳红X—3B等水溶性偶氮染料经铁屑处理1 h后,脱色率可达到90%左右。主要脱色机理包括还原反应破坏染料显色基团和混凝沉淀作用两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其还原脱色机理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0.
0 前言 含铬废水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污染物.由于六价铬的剧毒性,国家将其列为第一类污染物.六价铬的处理通常采用还原、沉淀的处理工艺,即先通过投加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再调节废水pH值,并投加絮凝剂,使其沉淀得以去除.这种方法流程长,且需要消耗多种化学药剂,处理成本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