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73篇
  免费   9645篇
  国内免费   2625篇
电工技术   151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583篇
化学工业   10652篇
金属工艺   1323篇
机械仪表   1465篇
建筑科学   3530篇
矿业工程   3944篇
能源动力   536篇
轻工业   7651篇
水利工程   1863篇
石油天然气   2321篇
武器工业   340篇
无线电   25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42篇
冶金工业   1774篇
原子能技术   243篇
自动化技术   3948篇
  2024年   268篇
  2023年   1057篇
  2022年   1886篇
  2021年   2127篇
  2020年   1996篇
  2019年   1351篇
  2018年   1624篇
  2017年   2318篇
  2016年   2208篇
  2015年   2479篇
  2014年   3400篇
  2013年   3629篇
  2012年   3527篇
  2011年   3747篇
  2010年   3172篇
  2009年   3147篇
  2008年   2890篇
  2007年   2052篇
  2006年   1559篇
  2005年   1478篇
  2004年   1258篇
  2003年   1110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721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本实验采用4D-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秦川牛肉贮藏过程中(0~8 d)肌红蛋白含量及其衍生物的转化情况,阐释冷却秦川牛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及其衍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表达量在宰后0~4 d上升、4~8 d下降,利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与肌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相关的差异蛋白14 种,具体包括代谢酶、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伴侣蛋白4 类,这4 类蛋白的表达共同调控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3 种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具体表现为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持续下降,脱氧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导致肉色发生褐变。本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秦川牛肉贮藏过程肉类变色的复杂生化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42.
《软件》2019,(6):57-63
针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HP)在桥梁运营安全评估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改进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在役悬索桥运营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定量、客观的分析,克服传统评估方法中各个风险指标权重值计算的局限性,做到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为在役悬索桥制定科学、正确、合理的管理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以云南新龙桥为例进行验证,得到各个风险源的权重值,并找到超载风险是影响悬索桥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风险源。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悬索桥运营阶段基于超载风险的仿真分析,明确超载对该桥安全运营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该评估方法改进和完善了在役悬索桥运营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同时对其他桥型的风险评估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
吴钟昊  彭仁 《食品科学》2021,42(22):98-104
对赤红球菌的组氨酸激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将优化后的组氨酸激酶基因(rhks)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2-rhks。将此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在25 ℃和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条件下,组氨酸激酶融合蛋白(GST-RHK)获得成功表达,并具有催化活性。经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的GST-RHK,其中纯化倍数为3.1,得率为19.5%。该蛋白大小约为72.75 kDa,Km、Vmax和Kcat值分别为20.92 μmol/L、0.17 μmol/(L·min)和1.4 min-1。野生型赤红球菌、组氨酸激酶基因增强株sdrhkE和组氨酸激酶基因敲减株sdrhkD在分别含有苯酚、甲苯、氯苯、异辛烷4 种有机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菌株sdrhkD的生长情况都优于野生型赤红球菌,菌株sdrhkE的生长情况都低于野生型赤红球菌。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赤红球菌SD3中组氨酸激酶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赤红球菌有机溶剂耐受性的关联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以转基因水稻中最常用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ry1Ab/Ac基因、HPT基因及SPS水稻内标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5 种不同的荧光信号(FAM、HEX、Taxas Red、Cy5、Cy5.5)进行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引物组合筛选、反应体系优化、特异性测试、灵敏度测试、适用性测试等一系列实验,建立了5 重real-time PCR方法,灵敏度可达0.032%。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通量大等优点,可实现水稻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45.
以仲丁醇铝为铝源,以乙腈与正丁醇作溶剂,通过醇盐水解法制备了亚微米球形氧化铝粉体.研究了溶剂配比、水加入量及煅烧温度对产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腈与正丁醇的体积比及去离子水的加入量是影响产物的成球性以及粒径大小的关键因素,随着乙腈与正丁醇体积比增大,产物成球性变好;去离子水加入量的变化,影响了产物粒径的大小.经不同温度煅烧后,产物发生了由γ-Al2O3转化为α-Al2O3的相变,但仍保持着球形形貌.  相似文献   
46.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参考相关规范,选取砌块主规格:长×宽×高=390 mm×240 mm×190 mm,根据空心砌块不同孔排数、交错程度和孔洞率,设计12种内部结构不同的空心砌块.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和加权求和法对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砌块结构浇制成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空心砌块孔洞由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泡沫混凝土填充,定量分析不同配比条件下各种材料对泡沫混凝土热工和力学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得到最优配比:水灰比41%,粉煤灰20%,碳酸锂0.16%,聚羧酸减水剂0.075%,微硅粉含量4%和硬质酸钙0.2%,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分别为0.0602 W/(m·K)和5.2 MPa.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制得优化后的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平均传热系数▉KC3=0.61 W/(m2·K),平均抗压强度10.11 MPa,强度等级达到MU10,同时满足节能65%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为掌握三乙醇胺(TEA)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与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促进粉煤灰的有效利用,采用等温量热法测试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TEA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放热行为和体系活化能的变化,通过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掺TEA水泥-粉煤灰体系的物相组成及其变化,研究了TEA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进程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TEA和温度均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放热和强度发展存在较大影响.TEA提高了粉煤灰在72 h内的反应热,促进了水泥-粉煤灰体系早期的水化放热,并且在高温下更加明显,水泥-粉煤灰体系活化能随着TEA掺量增加而降低,TEA对水泥熟料矿物铝酸三钙(C3A)、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在不同龄期内的水化进程影响不同,TEA在早期对C3A熟料的水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C3S和C2S的水化则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考察再生玻璃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对ECC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其抗折与抗压强度、弯曲性能和单轴拉伸性能.结果 表明:采用再生玻璃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可显著提高ECC的抗压强度,同时抗折强度略有降低;再生玻璃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或细骨料制备的ECC在弯曲荷载下可呈现出明显的多缝开裂和假应变硬化特征;通过良好的配合比设计,再生玻璃粉仅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的ECC平均极限拉伸应变接近3%,具备良好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49.
金属表面处理过程排出的酸洗废水经处理产生的酸洗污泥,若是处理不合理就会引发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经过热解处理后可以得到含有碳和重金属的固体产物.以热解酸洗污泥为还原剂,考察其脱硝性能以及反应温度、氧气浓度、反应时间对热解酸洗污泥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该热解酸洗污泥有良好的脱硝性能,在反应温度为800℃,氧气浓度为1%的条件下,脱硝效率可达95.093%,可以作为脱除NOx的还原剂.热解酸洗污泥的脱硝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氧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脱硝效率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50.
吕绍伟  姜屏  钱彪  王伟  李娜 《硅酸盐通报》2020,39(2):466-470
铁尾矿砂的储量日趋增加,要减小铁尾矿坝的风险、提高铁尾矿砂的利用率,须明确铁尾矿砂的力学特性.通过对铁尾矿砂静力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分析发现,尾矿砂的粒径分布是决定尾矿坝稳定及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细粒含量、干密度、含水率等因素对铁尾矿砂动力特性有一定影响.再生利用铁尾矿砂的主要方式是将铁尾矿砂混凝土、改性铁尾矿砂用作工程材料,水泥、石灰、纤维是改性铁尾矿砂的主要材料.最后指出需进一步研究新型材料取代传统改性材料改善铁尾矿砂的力学特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