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3篇
化学工业   287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1043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se the nutritional potential of leaves and identify a diversity centre with low cyanide and high nutrient content among 178 Latin American cassava genotypes. This field-based collection represents the seven diversity centres, held at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 (CIAT Palmira, Colombia) by the Cassava Program. The cyanide, all-trans-β-carotene and lutein concentrations in cassava leaves ranged from 346 to 7484 ppm dry basis (db), from 174–547 μg g−1 db and 15–181 μg g−1 db, respectively. Cassava leave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level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leucine, lysine, phenylalanine, valine and threonine, and average total protein content of 26.24 g 100 g−1 db. Among seven diversity centres, South American rainforest group showed low cyanide and high carotene content in leaves. In addition, VEN77 and PAN51 genotypes stood out for having low cyanide in leaves and roots and high carotene in leaves. This genetic diversity can be used to select high potential progenitors for breed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2.
微波处理对离体黄瓜子叶生根和根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辐射功率200W微波(2450MHz)处理6~16,明显促进离体黄瓜子叶生根.根长和根鲜重增加。不同辐射强度和辐服时间对离体黄瓜子叶生根有不同影响。用TTC法测定,微波处理后与根活力相关的OD值比对照体增加了。用温箱模拟FISO微波炉功率为200W的温度,不同处理时间处理离体黄瓜子叶,没有发现促进生根。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微波辐射处理离体黄瓜子叶促进生根.主要是微波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新鲜茶树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共八种异构体的残留量进行测定,与同地点成品茶叶农药残留量相比较基本无差异。本法检测限为>1.8ng/g,回收率为78.2%-99.0%,相对标准偏差<10.0%。  相似文献   
4.
针对叶片垂直分片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劈坏烟箱、纵向移动刀架失控和系统无报警功能等问题,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三种动力学模拟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模型(经验模型、基于热传递类推的模型以及基于微分质量平衡的模型),然后模拟了在超声存在的条件下超临界流体从香椿叶中萃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过程,最后通过该例子展示了现有大多数动力学模型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陈化过程中不同部位烤烟烟叶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E-GC/MS法对陈化过程中不同部位烤烟烟叶的香味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并按照香味物质的产生来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陈化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的香味物质的变化情况差别明显。从香味成分的变化情况看,各个部位适宜的陈化时间有所不同:上部烟叶2年以上,中部烟叶1.5~2年,下部烟叶1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香樟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乙醇提取法,研究香樟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以芦丁为标准样品,建立了芦丁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A=12.2875C-0.014667,相关系数r=0.9995。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温度75℃,提取时间2.5 h。  相似文献   
8.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化学名称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烯肟菌酯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11.192μg/ml;1998~2002年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酯在100~2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甲霜灵、霜霉威、苯氧菌酯,与安克、安克@锰锌及嘧菌酯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中四种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HPLC-ELSD法测定了30批银杏叶中4种银杏内酯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色谱条件为:phenonoono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35%(体积分数)甲醇为流动相,1.000 mL/min的流速,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60 ℃,氮气压力为1.72×105 Pa.得出红土栽培,未嫁接,树龄6~7 a的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含量较高;4种银杏内酯总量集中在0.3%~0.5%(质量分数).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银杏叶中4种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银杏内酯的含量受生长环境影响差别较大,影响因素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乙醇-水体系浸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并计算它的浸出率。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计算结果,选用7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给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浸出条件:浸取温度70℃,固液比1∶20,浸取剂pH=8,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可达到9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