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41.
小波包阈值降噪法处理光纤陀螺信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纤陀螺以其自身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在输出信号中产生随机噪声。为了消除光纤陀螺输出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提出了用小波包阈值法来处理陀螺信号。在分析小波包变换理论及其分解重构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光纤陀螺输出数据的数学模型,对光纤陀螺随机信号进行四层小波包分解。通过阈值法对分解得到的各个节点分解系数中小于阈值的部分置零,利用处理过的节点系数进行重构以消除重构陀螺信号中的噪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包阈值法比小波软硬阈值法在处理光纤陀螺信号中的效果更好,信噪比更高。  相似文献   
42.
利用信号相关性抑制光纤陀螺强度噪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陀螺干涉信号和耦合器空闲端信号相关性估计光源强度噪声抑制效果的方法,并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进行了实时估计.根据估计结果,判决是否进行强度噪声相减,以提高光纤陀螺强度噪声抑制方法的可靠性.理论分析表明,强度噪声抑制效果与信号相关性直接相关.利用该方法,对某高精度干涉型光纤陀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当陀螺干涉信号和耦合器空闲端信号互相关系数为0.91时,干涉信号噪声方差降低至17.16%,然而,当上述互相关系数为0.28时,噪声相减法反而使干涉信号噪声方差增大至143.18%,由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利用该方法可以在线检测陀螺干涉信号和耦合器空闲端信号的相关性,进而避免噪声相减法中当陀螺干涉信号和耦合器空闲端信号相关性较差时,光纤陀螺噪声不降反升的情况,提高了强度噪声相减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3.
林强 《现代导航》2013,4(3):186-190
陀螺仪输出的角速率信号是与载体运动角速率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其精度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的精度。对光纤陀螺而言,随着国内外精度逐步提高,以光纤陀螺为核心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很多应用表明,影响光纤陀螺仪精度的标度因数并非是完全线性的,并且具有正负不对称性,这对导航精度显然会有所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度,本文研究了一种精确测试计算光纤陀螺标度因数、标度因数非线性度及不对称性的方法,对光纤陀螺进行速率实验,并编制相应的软件计算出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等参数。  相似文献   
44.
Model GC1312S multifunction 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t device (MIOC) used in inertial-grade interferometric fiber optics gyroscopes(IFOGs) is fabricated by annealing and proton exchange process(APE)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device is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eat detection circuit besides all the features the conventional single Y-branch multifunction 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t devices have.The device structur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etc, are briefl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45.
再入式光纤陀螺(Re—FOG)使相互干涉的两路光循环进入光纤环,通过缩短光纤长度克服温度和应力引起的误差。本文研究了再入武光纤陀螺实用化的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脉冲相位调制的信号检测方法;设计了专门的数据通讯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号检测方法可分离出所需循环次数的信号并解算出陀螺转速;所设计的通讯模块能保证实现陀螺与导航计算机之间的快速、稳定、准确的数据传送。再入式光纤陀螺可成为实用化的新型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46.
A greener alternative method is proposed for measuring acid values (AV) of fats, oils, and grease (FOG) based on visual titration. Compared with Official Method Cd 3d-63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AOCS), this greener alternative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use of toluene, which in turn reduces toxicity and cost. A total of 44 samples of yellow and brown grease with AV ranging from 0.13 to 170.37 (mg KOH) g−1 were titrated using both methods. The alternative titr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to determine the AV of FOG by various statistical analyses including repeatability, linear regression, f-test, t-test, and method accuracy calibration with AOCS Cd 3d-63. This low-cost method can be recommended for routine titrat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 biodiesel plants for most FOG samples.  相似文献   
47.
李健  李淑英 《压电与声光》2018,40(6):863-867
捷联惯组中光纤陀螺的输出精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对其进行温度漂移补偿。对于光纤陀螺的零偏随温度变化呈较强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法难以满足补偿精度要求,因而将小波神经网络用于建立光纤陀螺的温度补偿模型。通过对某型号捷联惯组中光纤陀螺的静漂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补偿效果更明显,有效提高了陀螺的精度。  相似文献   
48.
针对光纤陀螺温度漂移的非线性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依据温度漂移的时间尺度特点进行自适应建模的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把温度漂移数据分解为高频震荡序列和单调趋势项,依据其时间尺度特点分别使用曲面拟合回归和自适应模糊推理联合建模后进行信号合成。通过与单一使用曲面拟合回归或自适应模糊推理建模进行比较,该文方法的试验结果优势明显,补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为了便于分析Y波导调制器残余强度调制的产生机理,提出一种Y波导调制器残余强度调制的测试方法.系统采用Spartan-6系列的FPGA作为主控芯片,控制模数转换芯片ADS5560对经光电转换后的调制光信号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打包后通过UART通信模式发送至PC机,获取Y波导调制器残余强度调制大小及波形信息.根据残余强度调制大小和波形信息分析模场改变引起的线性和杂散光与输出光的干涉两种机理产生的残余强度调制所占比例.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良好,对于Y波导调制器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概括了光纤陀螺、石英加速度计的基本原理,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测试方法。利用Allan方差技术给出惯性器件的静态特性,利用自行改进的非线性度测试方法给出惯性器件的线性程度,为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器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光纤陀螺的数学模型,以光纤陀螺指天正反转方案设计了陀螺标定实验。研究了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数学模型,给出指天二十四位置和指北二十四位置两种标定编排结构。并结合实物对以上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