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80篇
化学工业   94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69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76篇
水利工程   3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胡雨欣  洪泉  唐慧超  吴越 《风景园林》2023,30(7):125-132
【目的】利用数字测绘技术获取西湖行宫园林遗址的三维空间信息,探析行宫园林的空间特征。【方法】以历史格局保存较完好的杭州西湖行宫园林为例,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主要方式获取原始点云数据,经SCENE 2019.0软件处理,构建西湖行宫园林现状的三维点云模型,并增补缺失的历史建筑模型。从整体格局、空间感受和竖向视线关系3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园林空间特征。【结果】西湖行宫园林依照地形山势规划出4层台地,台地内部再分隔出不同院落,满足戏剧观演、观景游览等活动需求;受地形所限,院落以横向并列排布的组织形式来增加空间层次;山脊线处以线性排布景点的方式形成带状空间,强化视觉引导。游览时的空间感受主要经历了4次由收至放的变化,且程度逐渐加深,至山脊线处给人极度开阔的感受。台层间的高差变化和路径多处转折,使登临时俯仰之间皆可互相眺望,形成竖向上的对景;山脊线处以借景手法收纳外部西湖风光,扩大园林感知空间。【结论】从还原历史空间感受的角度,对园林修复提出建议,并总结使用数字测绘方式进行传统园林空间分析的技术要点和优势,以期为同类传统园林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2.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uoshihong’ (火石红) on th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body of the Yuan Dynasty. The color rendering component for ‘Huoshihong’ is mainly α-Fe2O3. Liquid phase forms in high temperatures due to the invasion of external flux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Huoshihong’. Fe enrichment also occurs at the places, but the Fe2+/Fe3+ ratio where ‘Huoshihong’ occurs is similar to other areas. The formation of ‘Huoshiho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xidation of the body and reduction of Fe2O3, blending of Fe2+ into the liquid phase and enriched on body surface, re-oxidation of Fe2+ and crystallization stage of nanometer-scale α-Fe2O3. Experi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ults corroborat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ing that the appearance and re-oxidation of Fe2+ ar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Huoshiho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03.
李晔凌 《城市建筑》2014,(29):184-184
本文对东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格构造进行了概述,对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904.
清末至民国时期武汉出现了民居建造的高峰,这些居住建筑既有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木构架院落民居,也有受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而产生的联排里分建筑、独立式住宅和公寓等。两者构成了武汉的城市肌理,集中反映了武汉的自然条件、传统文化、经济形态和社会历史。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其建筑质量逐渐下降,数量不断萎缩,这种独特的城市文化痕迹正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急剧消逝,极有可能埋没在城建脚步的灰烬中,被新式建筑所取代。本文对此时期的民居从平面布局、外观装饰、结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其建筑形式的手段,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5.
林源 《建筑师》2013,(6):92-98
苏州艺圃创建于明末。清代初年发展至盛期,以后屡经变迁,迄今虽已四百五十余年。仍保持了以方池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与池、山、园、宅的结构关系。清初山水画大师王石谷作有《艺圃图》,著名古文家汪琬写有“艺圃二记”。图、记,与今天的艺圃,共同向我们呈现了这座古代园林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906.
李晓峰  徐俊辉 《新建筑》2013,(4):128-131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的复式城市是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城市类型,其按照历史成因和形成过程,可分为汇合型与拓展型。拓展型复式城市较为多见,根据城市拓展的动因不同,又可分为行政拓展型和商业拓展型。行政拓展型是出于城市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原有治城的附近规划建立新城,形成新旧并立的复式城市。商业拓展型则是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突破了相对封闭、规划严整的治所城市,在治城附近逐渐兴起商业市镇,并最终形成商业镇城与治城并立的复式城市。这些复式城市的形成、发展之轨迹,正是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发展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907.
本文从金代红绿彩瓷塑的造型、装饰色彩、题材等方面着手,分析金代红绿彩瓷的民俗性,特别是在女真人生活习俗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08.
张晓霞 《丝绸》2013,50(4):61-66
卷云纹是汉代丝织品上运用最广泛的装饰纹样。汉代织物云纹最初表现方式是染绘和刺绣,云纹在丝织品的装饰中主要由长短粗细不同的、飘荡律动的线形来表现,其中既有如穗、如卉的卷云,也有如带、如山的长云。尽管卷云于东汉逐渐向长云转化,卷云纹也时常点缀于带状长云纹之间,其风格化的模式几乎成为汉代丝绸云纹的标志。在造型上,卷云纹的基本形式因素为弧边涡卷和内旋涡卷,整体造型较模式化,即具有如穗、如卉的总体特征,其造型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影响深远。造型的物象与意象分析表明,汉代如穗、如卉的卷云纹造型与所处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09.
《红楼梦》作为一本社会百科全书,为读者呈现了清代豪门贵族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奢华。本文从家具的视角切入,先整体分析了“红楼”家具的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紧接着逐步探讨了“红楼”家具的品类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软装饰物、家具的主辅用材、以“漆艺”为主的装饰工艺等,实现从文学作品中感知清代贵族家具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910.
乾隆五十五年(1791)以后,清代两广盐区的私盐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道光二十年(1840)私盐所占比例已高达75.4%,与通称的"官三私七"之说不谋而合。当时两广总督那苏图就曾说"广东私盐充斥过于江淮"①。整个来看,广东的私盐比江浙两淮的私盐更为盛行。那么,为何广东私盐要比江淮私盐更为活跃?除了清代广东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外,本文主要从清代广东食盐走私的地方社会条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