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79篇
化学工业   47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95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6篇
冶金工业   38篇
自动化技术   1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在文艺学研究中,文艺审美论者强调文艺审美的超功利性,而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则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文艺作品,甚至直接放弃对审美性文艺作品的关注,去研究功利性的大众文化现象,所以文化研究、文化批评被文艺审美论者们批评为忽视了文艺审美性。然而,审美与功利两者既有区别也有紧密的联系,文化研究、文化批评不能因此被认为忽视了文艺审美性。  相似文献   
992.
在文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势必遭遇纷纭复杂、形态各异的个案困惑。在此情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价值理论不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可资依循的圭臬。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已经消逝的往昔,然而流播至今并真正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不寄寓着人类憧憬美好、向往未来的希望,折射辉映着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伟大理想,因而无一例外地包含着人类依照永恒内在理想尺度设计的超越时空面向未来的诗性建构——此乃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及其内在价值探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我国动画的受众现状,运用市场调研、查阅文献的方法论证了动画剧本与接受美学的关系.研究表明,动画剧本的审美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动画剧本的本体和动画剧本的接受主体(观众).在动画美学的接受过程中动画本体和接受主体既有各自的存在特点,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世界涉及日暮意象的作品比例较高,多寄予悲愁情怀,贯穿着暮愁主题。其原因起于人与自然物候的感应和体悟,包含着崇拜太阳的宗教理想与感伤时空短暂生命脆弱的文化心态,构成艺术世界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呈现出伤别、乡愁、闺怨、怨弃和悲亡等多种形态,积淀着中华民族文人千古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9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美的规律”是人类实践中所遵循的规律之一。文章进一步认为,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同样遵循着“美的规律”。由此以实证的方法探寻出汉字系统中所蕴藏的“中和”、“神妙”、“气韵”、“意境”等多种审美形态,并得出结论:汉字创造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它是汉民族审美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辛婷 《中国陶瓷》2006,42(3):73-75
陶艺有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在陶艺作品中体现写意特征:“意象”是一种内在精神,一种高品格的精神世界;是陶艺媒介物质(泥、釉、火)的个性特征与陶艺家审美感知及内在精神相契合的结合。本文力求借助陶艺的写意性特征来分析陶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97.
胡风所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在文艺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七月”文学流派的产生及其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都与这两本杂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巨大的影响力,除了其内容的启蒙性与革命性而外,胡风独具一格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方法对扩大其所编刊物的影响力的提升功不可没。直到现在,胡风当年所使用的一些卓有成效的编辑方法,对我们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近年来在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媒介整合研究,重点关注普通高校影视艺术美育效果在传统的认识、教育、愉悦功能基础上所呈现的一些富有新特点的新态势。譬如以经典影像作品引领名著文字阅读,提升审美趣味学会信息取舍,激发人文情怀关注社会民生,普及影视知识指导品评创作等等。  相似文献   
999.
M.依玛佐夫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语言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体现出特有的童话审美精神。从依玛佐夫突出反映东干儿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心理特征的诗歌、小说入手,探讨具有东干民族特征的童话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华民族饮食审美文化之中,“美”和“味”所呈现出的紧密的关联性,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由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主体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从美学角度来研究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还是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美学,对于美学抑或饮食文化,都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