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1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436篇
电工技术   96篇
综合类   524篇
化学工业   1602篇
金属工艺   975篇
机械仪表   124篇
建筑科学   302篇
矿业工程   232篇
能源动力   234篇
轻工业   416篇
水利工程   791篇
石油天然气   247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1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1篇
冶金工业   1001篇
原子能技术   86篇
自动化技术   6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出了一种HEDP镀铜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用石灰乳液调节废水的pH至10~12后,加入氯化钙沉淀HEDP和酒石酸钾钠配位剂,从配合物中释放出的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加入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沉淀残留的配合物中的铜离子,所释放出的HEDP及酒石酸根进一步与钙离子生成沉淀物。该方法简单、成本低,出水能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不同湿法炼锌工艺锌焙烧矿中回收铜的工艺,发现各工艺都存在不同的工艺缺点。借鉴国内锌冶炼企业开展的常规两段浸出法提高铜回收率的生产经验,进行了锌焙烧矿中铜、铁、硅的浸出机理研究,并且根据该机理提出了常规两段浸出法的改进工艺流程,按照该工艺流程开展了试验研究,将铜的回收率提高到了76.41%。  相似文献   
63.
李振团  秦鹤勇  田强  张文云  赵光普 《钢铁》2022,57(2):117-126
 为了研究不同变形参数对锻态GH4742合金动态再结晶及γ′相的影响,利用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获得了变形温度为1 050~1 150 ℃、变形量为30%~70%、变形速率为0.1 s-1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变形参数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SEM、EBSD对不同变形参数下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亚结构以及γ′相进行了精细表征,定量计算了基体内的几何位错密度以及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比例,并测试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基体的硬度。重点探讨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深入分析了动态再结晶过程中亚结构以及γ′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为1 080 ℃时,基体中存在大量未溶的一次γ′相,小角度晶界比例超过35%,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比例小于35%,主要形核方式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为1 110 ℃,一次γ′相尺寸减小并发生回溶,小角度晶界比例小于8%,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比例超过75%,主要形核方式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随着变形量增加,一次γ′相尺寸增大、数量密度降低,小角度晶界比例显著下降,动态再结晶比例明显提高。低温变形时基体硬度随着变形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高温变形时硬度先增加后逐渐趋于不变。GH4742合金变形温度为1 110 ℃时,变形量50%时已完成动态再结晶,组织为等轴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基体硬度较低,为357HV,在此变形参数下加工具有良好的热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64.
对离子交换法从石煤钒矿酸浸液中提钒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原液pH、速比、交换前液钒浓度对钒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85、吸附速度与树脂体积比1.5 h-1、交换前液钒浓度4 g/L条件下,钒的吸附效果较佳。中试试验证明,原液V2O5含量4 g/L左右,采用“三柱串联吸附—优化调节—两柱串联再吸附”流程,当吸附尾液体积是树脂总体积约20倍,尾液钒品位稳定在约0.13 g/L,平均含钒低至约0.11 g/L时,V2O5吸附率为97.17%。以4%NaOH+4%NaCl配比的解吸剂对饱和D201进行动态解吸,解吸液中V2O5含量达到峰值为119.49 g/L,利用4倍树脂体积的解吸剂,最终得到富钒解吸液中V2O5浓度为57.36 g/L。解吸液无需净化处理,即可实现酸性铵盐一步沉钒法制备高纯V2O5产品,最终五氧化二钒品位为98.36%,产品符合YB/T 5304—2017要求,级别为粉钒V2O598.0-P级。  相似文献   
65.
TiCN基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与切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地切削试验,研究了TiCN基新型硬质合金刀具在耐磨性、抗冲击性、切削力、刀一屑摩擦系数、加工表面质量等方面的切削性能特点;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探讨了TiCN基硬质合金综合性能优越的切削机理。研究所得大量切削试验数据及回归经验公式等,可供TiCN基硬质合金刀具推广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66.
本文简要阐述了提高氧化铝质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烧结法碳酸化分解工艺着手,简介了碳酸化分解的工艺过程,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合影响碳酸化分解产品质量的多种因素的试验结果,提出了碳分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特性和晶种添加量等是影响碳分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Al,Ag)3Ti,Ti3AlC的析出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时效时Ll0-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形成的Ll2-(Al,Ag03Ti,Ti3AlC析出相的形态以及与基体之间的位向关系,讨论了析出相的形态与TiAl基体间的错配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预形变和时效Al-2.73Li合金的断裂机制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预先冷形变对Al-2.73Li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先冷形变使合金的加工硬化率和强度提高,相应损失部分塑性。预先冷形变造成不均匀分布的胞状位错结构及晶界无沉淀带加工硬化,乃是导致塑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合金的断裂方式为沿晶和穿晶混合型。预形变后时效使沿晶断裂倾向增大。最后探讨了其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69.
采用高分子网络微区沉淀法制备纳米镁铝尖晶石(MgAl2O4)粉体,并采用TGA/DTA、XRD和TEM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前驱体的热分解和所制得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及颗粒尺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MgAl2O4粉体颗粒粒径小,结晶良好,成分单一且粒径大小均匀。而实验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改变会对生成粉体的粒径和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即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的改变对该方法制备纳米MgAl2O4粉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对两种成分的二元Al-Li合金的硬度测量,DSC分析和TEM观察,研究了其沉淀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时间时效,合金硬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在低温范围内有一峰值出现;在DSC曲线低温处有明显的回溶吸热峰,因此该合金低温时效有预沉淀(富Li GP区)形成。在较高温度时效,GP区不复存在;随着δ′相颗粒长大,合金硬度很快增加;DSC曲线上有两个δ′相回溶峰,它意味着δ′析出需有两次结构调整。平衡δ相借助晶界直接从过饱和固溶体中形核长大,其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