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2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4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长乐  潘永贵 《食品科学》2018,39(19):212-217
以鲜切荸荠为原料,通过研究贮藏过程中鲜切荸荠表面色泽、黄酮类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综合评价黄化过程中鲜切荸荠表面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鲜切荸荠表面黄化发生,黄化表面黄酮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贮藏后期,随着褐色的出现,黄酮类物质含量相应减小。与此相对应,鲜切荸荠表面组织抗氧化能力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黄化程度最深时,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统计分析表明,鲜切荸荠表面b*值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与1,1-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2,2’-azinobis (3-eht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radical,ABTS+·)、羟自由基、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总还原能力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黄酮类物质含量与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率、FRAP、总还原能力之间同样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随着鲜切荸荠表面黄化发生,其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42.
43.
研究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传统回流加热法对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试验研究,通过4种不同试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浸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提取试剂为甲醇。然后分别对微波浸提法和超声波浸提法提取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甲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的浸提效果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单因素水平,再通过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以甲醇为浸提剂提取板栗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验证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微波浸提法,最后提取条件为40%甲醇溶液、提取时间60s、微波功率480W、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6.69%。  相似文献   
44.
周志  徐永霞  胡昊  程超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1,32(16):279-28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野生刺梨汁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最多,有17种,其次是酯类12种和醇类7种,另外酸类、酚类、酮类、醛类和杂环类分别有5、3、3、3、2种。HS-SPME法和SDE法分别鉴定出37种和19种挥发性组分。两种提取方法相比较,HS-SPME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检测组分丰富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更适宜于野生刺梨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5.
张乐  王赵改  杨慧  王晓敏  史冠莹 《食品科学》2016,37(10):164-169
对6 种板栗的基础营养成分、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对质地进行分析。6 种板栗的营养成分呈现品种和地区差异性,河南大板栗的淀粉、总酸含量较高,而在蛋白质、脂肪、还原糖、VC含量方面河北品种含量较高,各品种的脂肪与还原糖、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VC与蛋白、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与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板栗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第1、第2限制氨基酸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大板红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2.72 g/kg。检测出46 种香气成分,香气物质种类最高的为大板栗(25 种),其次为早丰和遵玉(均17 种),大板红、塔丰及红油栗(16 种),相对含量高的成分均为醛类达50%以上。板栗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表明,硬度与咀嚼性、胶黏性呈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一定的负相关,大板红及大板栗在果仁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大于其他几个品种。综合分析认为大板红品质比较优良,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地理条件、产品用途等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及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46.
板栗壳中酚性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芳  袁杰 《食品科学》2012,33(24):174-179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板栗壳多酚的工艺条件,研究大孔树脂对板栗壳多酚的静态吸附解吸动力学和最适静态吸附解吸工艺条件,评价不同方法得到的板栗壳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及超声功率是影响板栗壳酚类物质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超声提取板栗壳多酚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3%,料液比1:18.5(g/mL),提取时间17.5min,提取功率305W、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板栗壳多酚提取得率为2.86g/100g;大孔树脂纯化板栗壳多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LX-17型树脂,于25℃吸附1.5h,以体积分数50%乙醇为解吸剂,于20℃解吸4h;超声提取的板栗壳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均优于回流法,大孔树脂处理能提高板栗壳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7.
板栗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巧开  邓真丽  何舟 《印染助剂》2012,29(4):32-34,38
选用板栗黄色果肉外紧贴的质坚硬、暗棕褐色的壳斗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探讨了板栗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橙脱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板栗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00℃活化60 min,氯化锌20%,板栗壳活性炭与氯化锌溶液的料液比1∶2.用板栗壳活性炭吸附处理活性艳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90 min,活性炭2 g/L时,对质量浓度为9.74 mg/L的活性艳橙的脱色率高达92%以上,吸附后活性艳橙溶液的色度为8倍.  相似文献   
48.
采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对板栗刺壳栲胶进行改性,将改性栲胶应用于皮革染色。以铁盐为媒染剂,探究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对其媒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亚硫酸化改性的板栗刺壳栲胶渗透速度明显增加,当媒染剂用量2%,pH6.5时,皮革的干湿擦牢度和着色程度较好,加脂剂的加入会降低皮革的耐干湿擦性能,并且具有败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肖玫  郭彤  李毅念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3):201-204
对鳕鱼、板栗复合饼的生产工艺及其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腌制鳕鱼肉馅配方为每500g鳕鱼用葱姜25g、白胡椒10g、料酒和味精少许、把鳕鱼肉切成颗粒、腌制20min;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得到鳕鱼饼的最佳配方为每250g面粉添加板栗30g﹑鸡蛋45g﹑腌制鳕鱼肉40g,在160℃下用电磁炉烤制15min。采用该配方和工艺生产出的鳕鱼饼营养丰富,口感酥松,具有独特的鳕鱼风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板栗品质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再用传统理化分析方法测得样品的各项品质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标模型,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对板栗分别建立了水分、淀粉、硬度和糖度的PLS模型,4种PLS模型都非常理想,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板栗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