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某燃煤电厂300MW机组SCR烟气脱硝装置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庆锌  王明轩  关心  邱微 《化工进展》2014,33(10):2806-2814
SCR烟气脱硝装置中烟气流场的分布及还原剂(NH3)与NOx的混合效果对脱硝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于初步设计的SCR烟气脱硝装置进行结构优化是目前国内外SCR烟气脱硝装置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研究采用Fluent软件对某燃煤电厂300MW机组SCR烟气脱硝装置内的烟气流动、第一层催化剂入口NH3与NOx的混合和系统压降等方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BMCR工况下,结构优化后的SCR烟气脱硝装置AIG上(下)游、第一层催化剂入口和装置出口截面烟气流速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5%;第一层催化剂入口截面NH3/NOx摩尔比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0%;第一层催化剂入口截面烟气进入最大偏差角度处于±10°范围之间;系统压降低于800Pa。合理的设计导流板能够起到抑制弯管以及变截面所引起的流场分离现象、消除大旋流的产生使烟气更加流畅地进入催化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数值模拟对环形空间设有导流板的旋风分离器进行了研究. 与常规单入口旋风分离器相比,设置导流板显著改善了旋风分离器内的非轴对称流动,使流场的旋转中心与分离器的几何中心重合,从而抑制了旋风分离器内的涡核摆动现象. 气固两相模拟结果表明,加入导流板可明显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尤其是对于粒径为5 mm的小颗粒,分离效率从53.4%提高到94.6%,捕集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3.
毛昭勇  卫超  黄伟超  樊瑜 《兵工学报》2014,35(8):1324-1328
Banki式风机是一种适合在低风速下运行的小型风机,但其在迎风方向存在负力矩,整体效率不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在迎风方向上安装一个弧形导流板的方案。为了探索导流板对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定量分析导流板对风机发电功率的影响,使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风机进行了二维非定常数值流体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导流板可减少叶轮在逆风半周期内的负转矩,提高风机的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6.9%.  相似文献   
104.
张松  周桂涌 《山西建筑》2009,35(20):285-286
指出落锤式弯沉仪是先进的弯沉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中,介绍了落锤式弯沉仪的工作原理,与贝克曼梁式弯沉仪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落锤式弯沉仪在检测路面结构承载力等方面的应用,以达到推广落锤式弯沉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改善载体内速度分布,同时减小催化器内的压力损失,建立了基于一种新型导流装置的催化器内部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流场进行了二维稳态数值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影响载体内流动特性的主要因素,为导流装置的改进确定方案。具体研究了导流装置结构参数d1:d2的改变对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速度分布和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种较优的结构。加装导流装置后,流动在进入扩张管时提前分流,从而使载体前端流速分布更均匀,提高了载体的通过能力,减小了排气背压。  相似文献   
106.
旋流排螺装置借鉴旋流排沙的原理,通过装置内产生的螺旋流使水和钉螺分离。为了探明装置内水螺分离机理,必须研究其流场全面图景。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结合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对旋流排螺装置的水气两相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研究二次流分布特性。计算的自由水面和三维流速分布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流速分布呈现强迫涡特征,流速随半径的减小而减小;隔板能够抑制边壁处向上运动的水流、减弱携钉螺溢出的二次环流,对钉螺的有效排除有着关键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控制涵闸渠道钉螺扩散,改进旋流排螺装置提供技术技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柜机导风板抖动的方案。通过在导风运动机构中增加阻尼机构,消除运动间隙,从而解决导风板运行抖动。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偏转射流式伺服阀工作机理,提出关于其动态特性分析及前置级液动力计算检测的问题。建立关于力矩马达、射流盘前置级以及功率滑阀三部分的完整伺服阀动态模型,确定前置级液动力的近似公式,并对整阀特性进行频率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伺服阀前置级内部的二维流场模型,并基于流场仿真所获得的离散数据,给出两种可用于计算稳态液动力的方法,即动量定理法和压差法,通过计算某型伺服阀的液动力,验证上述两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双自由度的液动力测试平台,实现了对液动力的间接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动量定理法和压差法计算得到的液动力值,与其近似计算公式以及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了提出的液动力计算方法与测试系统均具有可行性,为此类伺服阀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9.
立柱排布方式对悬沙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取立柱的排布方式对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对进流量、含沙浓度不同时双排立柱并排布置和交错布置的排沙漏斗的水沙分离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立柱时漏斗悬板淤沙波痕峰值、底板淤沙冲沟的曲率和冲深均最大,立柱并排布置时次之,交错布置时各值均最小;与未加设立柱相比,并排布置排沙耗水率最大增加4.01%,交错布置排沙耗水率最大增加4.25%,加设立柱后漏斗室内的切向流速、螺旋流强度和二次流强度及范围均减小,交错布置相对于并排布置削弱更为明显。并排布置的室内淤沙质量比交错布置减少3.10%~4.76%,底孔排沙率增大0.90%~1.23%。工程设计时,考虑到立柱并排布置时的底板淤积量、底孔排沙率、泥沙总截除率和排沙耗水率与不加立柱时较为接近,故可按照并排方式布置立柱。研究成果可为排沙漏斗悬板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基于SIMPLE算法,采用k-ε模型,综合两相流,传热传质理论并结合实际运行对600 MW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内一个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综合应用内部导流板和喷雾增湿对空冷凝汽器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内部导流板能够增强喷雾增湿的冷却效果,更大程度地降低凝汽器压力;两导流板以对称方式布置在距离风机栈道中心线2.5 m位置,布置角度为70°(向外侧倾斜,与x轴所成锐角),宽度为1m;内外排喷嘴也以对称方式布置:外排喷嘴距离风机栈道中心线3.8 m,高度为0.7 m,喷雾方向为210°(在xy平面内与y轴正向所成角,逆时针旋转,下同),内排喷嘴距离风机栈道中心线2 m,高度为1.9 m,喷雾方向为60°时,凝汽器压力降幅最大,比不采取措施时降低了9.04 kPa,比单一应用喷雾增湿降低了0.87 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