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电工技术   208篇
综合类   300篇
化学工业   281篇
金属工艺   215篇
机械仪表   137篇
建筑科学   416篇
矿业工程   112篇
能源动力   111篇
轻工业   432篇
水利工程   123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武器工业   35篇
无线电   1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7篇
冶金工业   151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2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应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机械化酱香型轮次基酒中风味化合物进行分离、检测。经定性定量结合香气活性值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酱香型轮次基酒间的风味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在酯、醇、酸、醛酮4 类风味物质上的结构差异尤为突出,酯类化合物在酱香型轮次基酒的风味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酯类进行深入解析后结果表明,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十六酸乙酯、油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十四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硬脂酸乙酯、13-甲基十四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12 种酯类物质为机械化酱香型轮次基酒的“骨架酯”。月桂酸乙酯、十四酸乙酯对1、2轮次的花香、甜香风味贡献最突出,3-苯丙酸乙酯对1轮次中蜜香及甜香有重要贡献;戊酸乙酯、乙酸戊酯、辛酸乙酯对3、4、5轮次基酒的果香、花香及甜香风味贡献最大,是3、4、5轮次基酒香气协调的特征性酯类物质;除油酸乙酯和十六酸乙酯外,其他酯对6、7轮次基酒的风味贡献均不大。经与传统酿造轮次基酒风味结构比较分析,表明传统与机械化酿造轮次基酒中风味结构具有相似性,特征性酯类成分也具有一定相似度。本研究详细分析机械化酱香型轮次基酒的风味结构及其特征酯类物质,为推进酱香型白酒机械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不同使用年限和不同深度层路面沥青的老化规律,对不同使用年限的路面取样,采用旋转蒸发器法抽提回收已老化的沥青,分析沥青的指标变化,从而探究路面沥青随使用时间的老化进程。然后将路面分层取样回收沥青,分析不同深度路面沥青老化情况。研究表明回收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随着年限增加而减小,软化点和黏度增大,其中延度和黏度的变化幅度最大。在路面服务期的前几年路面老化速度较快,以后越来越缓慢。沥青路面的老化行为存在竖向差异,其中路面表层沥青因为与大气接触充分,并且经受阳光的照射,老化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在不同季节工况、蒸发温度为25 ℃条件下,高温压缩机转速对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计算分析高温压缩机转速与系统高温蒸发温度、高温排气温度、中间温度、高温压缩机功率、制冷量、性能系数的变化关系。结果:仿真模型对制冷量的预测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4.1%。高温压缩机转速从2 300 r/min增至3 300 r/min,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工况下的制冷量分别提升了31.7%,41.7%,33.9%,25.2%,且在低转速范围内冬季制冷量最高;高温压缩机功率呈两段式上升趋势,提升了40%~45%。结论:存在使得性能系数最大的最佳高温压缩机转速。基于系统对不同季节工况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变转速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方案,与定转速系统相比每年可减少19.9%耗电量。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柚子皮粉品质的影响,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白肉蜜柚的新鲜外表皮(仅油泡层,厚度1~2 mm)为原料,采用热风、热泵和真空冷冻3种干燥方式分别对其处理得到柚子皮粉,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柚子皮粉在加工特性和功能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柚子皮粉在加工特性和功能成分含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热风干燥得到的柚子皮粉具有较高的持水率(7.48±0.15 g/g)、持油率(3.63±0.05 g/g)、溶解度(29.18%±0.74%)、溶胀率(536.16%±38.25%),且析水率较低(0.670±0.008 g/g),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得到的柚子皮粉含有较高的类黄酮(6.10±0.11、5.93±0.01 mg/g)、多糖(3.57%±0.13%、3.71%±0.09%)和水不溶膳食纤维(43.69%±0.01%、45.55%±0.02%),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柚子皮粉含有较高的果胶(55.86%±0.06%)和水溶性膳食纤维(3.94%±0.17%)。其中热泵干燥得到的柚子皮粉在各方面均处于较好水平,且具有干燥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更加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自然晾晒干果为参照,对柴达木盆地的红果枸杞、黑果枸杞、金果枸杞、黄果枸杞、白果枸杞和紫果枸杞中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和研判了其利用价值,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果枸杞在总糖含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总糖含量高于其他5种枸杞。黄果枸杞总糖低于红果枸杞,但总黄酮最高,是红果枸杞的5倍,黑果枸杞的2倍,表现出低总糖、高黄酮的特点,黄果枸杞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白果枸杞蛋白质含量最高,紫果枸杞脂肪含量最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995%,综合得分值排前三的分别为红果枸杞、紫果枸杞和黑果枸杞,说明这三种枸杞综合品质较高。聚类分析将6种不同果色枸杞归为3类,第1类包括黑果枸杞和紫果枸杞,多糖、脂肪、花青素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白果枸杞,蛋白质含量较高;第3类为金果、黄果和红果枸杞,总糖、总黄酮、甜菜碱含量较高,这些营养成分含量高的枸杞可在在今后的枸杞品种选育中作为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新疆褐牛肉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取2岁龄新疆褐牛霖肉、外脊、牛腩、肩肉、牛腱、臀肉、黄瓜条等7个部位肉样,进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疆褐牛上述7个部位肉品质特性差异较大。霖肉的胶原蛋白含量(13.02%)较高,凝胶特性和乳化特性也较好;外脊的脂肪(2.31%)含量较高,嫩度较好,但保水性较差;牛腩具有解冻损失(1.79%)小而蒸煮损失(37.27%)大的特点;肩肉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乳化特性及嫩度;牛腱的水分含量(76.48%)较高且解冻损失(1.70%)较小;臀肉具有较高的胶原蛋白含量(18.49%)和良好的保水性;黄瓜条具有最高的营养品质、较好的嫩度和较小蒸煮损失(30.49%)的特点。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各部位肉有其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3个不同等级烘青绿茶的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3种茶样中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1,1-dipheny-2-picryhydrazyl free radical, DPPH)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3个等级绿茶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多酚随着茶样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咖啡碱的含量则相反,而氨基酸和黄酮是波动变化;不同等级绿茶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差异显著(P<0.05),且IC50随着等级的降低而下降;感官评价得分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3种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咖啡碱的含量和感官审评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3个等级的炒青绿茶抗氧化性随着等级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s     
《油气井测试》2014,(4):75-78
From the iudgment mechanism of miscible area and through introducing interfacial intense and fluid viscosity as auxiliary indexes, judging method of C02 miscible region is modified,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interfacial intense inside the core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miscible area are analyzed in CO2 experiment of the one dimensional long core,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miscible volume at different injection PV of CO2 could be obtained. Extended one 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to two dimensional model, crude oil recovery and sweep law of miscible area at various flowing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viscosity of the fluid as an assistant standard to divide the miscible region, the accuracy of the miscible region judgment method is improved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2 flooding. There are four regions of miscible region, high interfacial tension of immiscible region, un- swept immiscible region and low oil immiscible region. CO2 flooding has stronger extraction effect on the light components. The misci- ble rezion and rules of the five point and seven point well pattern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deals with surface defects of automobile outer panels, which alter significantly the vehicle quality. Such defects occur during springback, after forming or flanging step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concave depression of small amplitude over the convex shape of the par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reproduce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a surface defect that occurs after flanging on a geometry similar to a door upper corner. A dedicated device has been designed in order to generate small size surface defects during flanging of metallic thin sheet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ample was digitalized and the spatial geometry of the defect was evaluated from curvature change along 2D profil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flanging height does not influence significantly the surface defect geometry whereas the flanging radius and the corner radius modify the defect dept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ere also performed to compare numerical depth of the defect with experiments and also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 and strain states in the defect area. It was shown that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defect is well predicted but its depth was either over- or under-estimated. Moreover, strains remained very small in the defect area, and a compression state prevailed after flanging, whereas a stress gradient developed through the thickness after springback.  相似文献   
1000.
欧阳科  谢珊 《广东化工》2011,38(6):16-17
考察了SRT分别为10 d和不排泥2种情况下MBR的运行效果和污泥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减小,比耗氧速率从不排泥时的10.2 mg O2/g SSh增加至SRT为10 d时的15.9 mg O2/g SSh,排泥有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不排泥运行和SRT为15 d两种情况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去除效率均超过90%,继续提高氨氮负荷,M2出水NH4-N浓度增加,因此污泥停留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水质来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