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7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545篇
电工技术   110篇
综合类   339篇
化学工业   986篇
金属工艺   121篇
机械仪表   81篇
建筑科学   67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53篇
水利工程   45篇
石油天然气   255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6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7篇
冶金工业   61篇
原子能技术   43篇
自动化技术   170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Ob ject recognition has many applications i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multimedia retrieval. However, due to large intra-class variability and inter-class similarity, accurate recognition relying o...  相似文献   
102.

针对融合识别领域中不同框架下多源异类传感器的不确定证据信息无法有效融合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条件证据网络的多源异类知识融合识别方法. 该方法将战场协同作战中不同框架下多源异类传感器的领域知识统一在证据网络的结构下, 形成多源异类知识融合识别模型, 对多源异类传感器的不确定性证据信息进行基于条件证据网络的融合推理, 得到识别结果. 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3.
李斌勇  韩敏  孙林夫  田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5):1403-1408,1436
针对汽车产业链大规模企业群的多源异构数据交换需求,提出了基于第三方云服务平台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在分析数据交换交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通用的第三方 Web 服务数据交换授权认证机制。为解决数据交换内容动态可变的难题,设计了一套柔性化、动态可配置的数据交换规则框架。通过分析数据交换状态转移模型,研究了云服务平台与整车制造企业的数据交换过程体系。分析了交换过程的数据同步性与一致性问题,并采用算法给出了级联耦合关系数据实体的处理方式,保障了关联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应用表明研究成果解决了云服务平台与多源异构数据源的数据交换问题,支撑了汽车产业链大规模企业群的多业务协同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提高异构无线网络的信息传输速率和网络利用率,减少网络的系统开销,提出一种博弈竞争选择的异构无线网络最优接入策略算法,该算法在考虑了实际带宽的情况下引入了代价因子,并得到最大化的网络信息传输速率.在接入网络的选择上,通过采用基于博弈模型和最优接入策略的博弈模型,通过多项服务质量指标来计算综合竞争值,从而通过竞争值大小来选择最优的接入网络.实验仿真及数据结果表明,相比另外两种异构接入网络的选择算法,该算法具有带宽资源利用率和网络信息传输速率更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5.
在多网融合的过程中,网络和服务覆盖的范围向更多的行业延伸。探讨供水行业的智能化供水系统,特别是系统的网络架构、远程预付费、IC卡预付费、自动抄表功能的设计。针对目前用水计量与信息环境的复杂特点,提出在多网融合环境下按异构分层模式来构建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线程的集中轮询异步模式实现智能水表远程预付费功能,应用虚拟串口技术解决分布式远程设备控制以实现 IC 卡表预付费功能,具有可调时间的自动抄表及水费自动结算、水损分析等功能,应用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6.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拓扑控制是节约能源、延长生命周期的一项关键技术。现有拓扑控制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构网络,对此,面向异构网络提出了一种低信息复杂度的基于反向连通支配集树的分布式拓扑构建算法。基于最小连通支配集构建虚拟骨干树,改进了A3G算法中节点的适应度函数和算法流程,优化了产生的连通支配集的规模和通信开销,进一步降低信息复杂度,在保证连通性的同时关闭网络冗余节点以降低能耗。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算法能够以较小的时间和通信代价构建拓扑,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新型网络应用的大量涌现,传统的网络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应用在带宽、延迟及出错率等方面的需求,IP over DWDM光互联网以其独特性能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种族分类进化算法,提出了一种IP over DWDM光互联网服务质量QoS异构组播路由机制。具体地,利用概率论方法处理网络状态参数信息的不确定性;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确定用户对QoS的需求并提供柔性QoS支持;综合考虑网络提供方和用户方的利益,设计公平的带宽定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机制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有效地解决IP over DWDM光互联网中的柔性QoS异构组播路由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8.
综合考虑电力业务需求和无线专网性能因素,针对邻域网、LTE无线专网、WiMAX无线专网和230 MHz无线专网等构成的异构多网混合共存场景,提出一种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以AHPTOPSIS算法为基础,首先构建能表征候选网络与决策属性之间关系的决策矩阵,归一化处理获得归一化决策矩阵;利用AHP算法,依据不同业务类型下决策属性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相对关系定义权重,对归一化决策矩阵加权获得加权归一化决策矩阵;然后对TOPSIS算法进行改进,依据加权归一化决策矩阵确定正负理想值,利用正理想值与候选网络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负理想值与候选网络之间的最大距离确定理想网络,计算各候选网络与理想网络之间的有效距离;据此执行候选网络排序和最佳网络选择,以避免运行TOPSIS算法可能存在的排序异常。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根据电力业务需求对候选网络进行正确排序和最优选择,且能在满足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9.
In this paper, a consensus problem is studied for a group of second‐order nonlinear heterogeneous agents with non‐uniform time delay in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uncertainty in agent dynamics. We design a class of novel decentralized control protocols for the consensus problem whose solvability is converted in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an associated closed‐loop system with uncertainty and time delay. Using an explicitly constructed Lyapunov functional,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r the solvability conditions of the consensus problem are given in terms of a set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apart from a small number of scalar parameters that appear nonlinearly. Furthermore, th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are theoretically verified to be solvable when the communication delay is sufficiently smal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protocol is illustrat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ensus problem of second‐order Markovian jump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delays. Both network‐induced random delay and node‐induced state delay are considered, where the network‐induced random delay, subjected to a Markov chain, exists in the switching signal and the node‐induced state delay, related to switching topologies, is heterogeneous between any two linked agents. In order to reduc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energy, an impulsive protocol is proposed, where each agent only can get delayed relative positions to neighbors and the velocity of itself at impulsive instants. By performing three steps of model transformation and introducing a mapping for two independent Markov chains, the consensus problem of the original continuous‐time system is equivalent to the stability problem of a discrete‐time expand error system with two Markovian jumping parameters and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riterion is derived.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s 61374171, 61572210, and 51537003,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2015TS030), and the Program for Changjiang Scholar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University (IRT1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