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微穴高吸湿PET纤维的制备与吸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PET切片中添加酸可溶的纳米级无机微粒制备纤维,将所制得的纤维用酸溶去无机微粒,得到微穴高吸湿PET纤维,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酸溶解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处理的最佳工艺为:温度80℃,时间30 min,酸浓度为4.5 mol/L。  相似文献   
22.
大鲵糖肽润肤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睿  李伟  孔亮  曲敏  佟长青  金桥 《广州化工》2011,39(6):47-49
通过添加大鲵糖肽制备了润肤霜,探讨了大鲵糖肽的吸湿性与抗氧化性,大鲵糖肽润肤霜的抗紫外线性与豚鼠皮肤涂抹的变态反应。结果表明:在低湿度条件下,大鲵糖肽的吸湿率达3.8%,在高湿度条件下,大鲵糖肽的吸湿率达15.6%;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85%;添加了大鲵糖肽在260~315 nm下具有较强紫外线吸收能力;涂抹大鲵糖肽润肤霜和大鲵糖肽的豚鼠皮肤没有出现任何的红斑和水肿,与对照组的豚鼠的皮肤一致。  相似文献   
23.
采用纳米SiO2、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与聚苯硫醚(PPS)共混,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纳米SiO2/5-SSIPA/PPS共混母粒,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纯PPS,SiO2/PPS,5-SSIPA/PPS以及SiO2/5-SSIPA/PPS母粒的吸湿性、热性能和分散性。结果表明:SiO2/5-SSIPA的协同作用较单独添加SiO2和5-SSIPA提高PPS母粒的吸湿性更为显著;随着SiO2/5-SSIPA含量的增加,PPS母粒的吸湿性提高,SiO2/5-SSIPA质量分数为9%时,PPS母粒的含水率达2.7%;SiO2/5-SSIP质量分数为6%时,共混体系的分散性最好;SiO2/5-SSIPA的添加改变了PPS母粒的熔融和结晶行为;在制备吸湿性PPS母粒时,添加纳米SiO2/5-SSIPA按质量比3/5混合,SiO2/5-SSIPA质量分数6%为宜。  相似文献   
24.
偏光片是液晶显示装置重要的构成元件.作为偏光片用三醋酸纤维素酯保护膜与感光用三醋酸纤维醋片基同为三醋酸纤维素酯通过流延(casting)法制得的高分子材料,但因应用领域不同导致对材料的特性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作为光学TAC薄膜需要关注的重要质量特性,并以此为主线对TAC膜制备技术的演进变化进行梳理及技术阐述.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聚丙烯腈纤维碱法水解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对水解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元素分析法、黏度法、酸碱滴定法和吸湿法等对聚丙烯腈浆粕、短纤维的水解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腈纶碱法水解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427明显加快了聚丙烯腈的水解作用;最佳的碱性水解条件为腈纶短纤维1 g,NaOH 0.75 g,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427 1.5 mL,温度90℃,时间2 h,腈基转化为羧基的转化率(以摩尔计)为38.7%。  相似文献   
26.
以聚丙烯(PP)为皮层、特殊改性共聚酯(COPET)为芯层纺制了同心型皮芯复合纤维,并对其结构 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COPET的引入,改善了纤维的染色性、吸湿吸水性及抗静电性等性能。 复合纤维的上染率达87.1%,回潮率达到1.63%,初始静电压320 V,静电半衰期为1.7 s。  相似文献   
27.
功能性皮芯型复合纤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并纺制了一种以自制的吸湿性能优良的共聚醚酯(A)为芯层,以COPET(B)为皮层的新型皮芯复合纤维。该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可染性。用相同材料纺制成偏心型皮芯复合纤维,还可赋予纤维永久卷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8.
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热动力学过程主要源于多元物质的非理想混合, 其演化过程包括液-液相分离、吸湿-挥 发、非平衡传质等。相关物理化学参数是理解气溶胶演化过程、分析演化动因、预测演化路径的基础, 而精确的单 粒子测量是获取这些重要参数的关键。利用自主开发的气溶胶拉曼光镊系统, 实现了单颗粒气溶胶液滴无接触长时 间捕获, 并通过改变气溶胶粒子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 模拟了实际大气中悬浮气溶胶液滴的吸湿-挥发热力学演化过 程。通过测量单颗粒液滴粒子的腔共振拉曼光谱信号, 结合相应的物理模型精确测量了氯化钠、蔗糖和柠檬酸三种 不同气溶胶液滴粒子在吸湿-挥发过程中的粒径、折射率、扩散系数、挥发通量等重要物化参数, 分析了有机/无机气 溶胶液滴的吸湿-挥发特性对相对湿度变化的不同响应以及气溶胶液滴可能存在的玻璃态、胶态等相变行为, 为理解 实际大气气溶胶吸湿-挥发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9.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先将纤维素糊化,将丙烯酸用氢氧化钠部分中和后加入到糊化后的纤维素中,再加入环己烷、Span-60,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铵做引发剂,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时间下,得到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并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条件等对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对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实验进行微型化研究,成功地利用微型化实验的手段对浓硫酸吸收水分,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和蔗糖的反应进行设计。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快速安全,并且试剂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利于普及中学单人实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