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79篇
化学工业   1040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109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21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58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6篇
冶金工业   10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Zn O和Na HCO3复合体系作为发泡剂,采用模压发泡的方法制备高填充粉煤灰聚氯乙烯(PVC)复合发泡板材,确定复合发泡剂的最优配比及其在复合发泡板材中的最佳用量,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发气量测定、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对AC发泡剂进行了改性研究,选出分解温度满足加工条件的复合发泡剂。添加不同份数的复合发泡剂制备PVC复合发泡板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断面,测试板材的冲击强度及弯曲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当AC发泡剂、Zn O和Na HCO3的配比为2∶1∶1.5时,最大发气量为213 m L/g,分解温度区间为165~177℃,满足PVC发泡板材加工。当复合发泡剂添加量为6份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弯曲强度为17.63 MPa,冲击强度为21.88 k J/m2,达到国家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的标准;粉煤灰填充量高达61.16%。  相似文献   
102.
This study reports the low‐temperature and clean fabrication of porous poly(lactic acid) (PLA) through solid‐state foaming using various mixtures of ethyl lactate (EL) and supercritical CO2 (scCO2) as the blowing ag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EL (up to 0.2% molar fraction) to scCO2 enhanced the plasticizing effect of the blowing agent mixture.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at an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35 °C, PLA foams could be manufactured with homogeneous morphology, density as low as 0.09 ± 0.01 g cm?3, mean pore sizes up to 519.0 ± 205.0 µm and pore densities in the range 2.0 × 105 to 3.4 × 108 pores cm?3. Conversely, at a temperature of 40 °C, an increase of plasticizer concentration in the blowing agent mixture up to 0.2% promote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olymer during sorption stage and, consequently, foaming was slightly reduced. © 201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03.
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行研制了泡沫混凝土的松香皂发泡剂,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泡沫混凝的最佳配合比,配制出密度为450kg/m3,强度达到1.3MPa左右的泡沫混凝土。分别对石灰、玻璃纤维、三乙醇胺对增加泡沫混凝土强度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三乙醇胺对增加泡沫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4.
变压发泡工艺对聚氨酯泡沫泡孔结构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变压发泡可实现对聚氨酯泡沫泡孔结构的控制,得到气孔细密均匀的泡沫体。主要探讨了变压发泡工艺下,恒压时间、压力大小对泡沫泡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对实际炼钢渣的发泡性能进行了定量研究,测定了不同发泡性能熔渣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建立了泡沫渣的发泡幅度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发泡幅度随熔渣粘度增大及表面张力减小而增大,熔渣中悬浮的固相粒子对泡沫稳定有着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6.
注射成型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成型机的一些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微孔泡沫塑料注射成型,挤出和注射成型组合的直接成型技术及多组分注射成型的特点,同时介绍了电动注射成型机,无拉杆注射成型机和PET注射成型机。  相似文献   
107.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加入可发气成分 AC,制备可发气 P( S/BVA) - PS核壳结构微球 ,借助电子显微镜 ( TEM)等测试手段观察聚合过程 ,并与单纯种子乳液聚合进行对比 ,进而推测、探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核 -壳结构聚合物粒子形成机理。研究了可发气微球的形态、结构、热分解特性 ,测量了其发气特性并与纯 AC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8.
冶金渣发泡性能及添加剂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冶金过程中一些常见渣在不同温度和加入不同粒度的添加物(煤、焦炭、石墨、CaO)条件下,发泡层高度和吹气量的关系。试验得出下述结论:Fruehan给出的泡沫化指数只适用于外生气源时温度较高的情况,对温度较低或加入添加物时不适用;较大颗粒的含碳物质能抑制发泡;而细粉状的含碳物质促进发泡;氧化钙粉剂会促进熔渣发泡,发泡的程度与原熔渣的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阐述超临界CO2在挤出过程中的应用——降低聚合物的黏度和作为发泡剂制备微孔塑料。综述了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0.
A standard whipping test, which involved preparing a 0.5% protein dispersion, whipping the dispersion in a Kenwood Chef food mixer and measuring the foaming properties (foam expansion, FE; foam volume stability, FVS; foam liquid stability, FLS) was collaboratively evaluated. A total of sixty determinations was made involving six laboratories, each of which analysed five samples in duplicate. The repeatabilit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CV 0) in the estimation of FE and FVS properties of proteins was 6.25%. The reproducibilit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CV X) for FE and FVS was 9.8%, excluding the FE value (i.e. 20%) for spray-dried albumen. The CV 0 and CV X values for FLS properties of proteins ranged from 7.4 to 13.4% and 17.2 to 24.6%, respectively. Thus, FE, FVS and FLS properties can be used for intralaboratory comparisons (e.g. to determine batch-to-batch variation in commercial protein products), whereas FE and FVS values are more reliable for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 of the foaming properties of prot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