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6篇
  免费   3204篇
  国内免费   2506篇
电工技术   1938篇
综合类   2415篇
化学工业   8515篇
金属工艺   4678篇
机械仪表   2692篇
建筑科学   2150篇
矿业工程   545篇
能源动力   2025篇
轻工业   2030篇
水利工程   424篇
石油天然气   595篇
武器工业   191篇
无线电   44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86篇
冶金工业   963篇
原子能技术   468篇
自动化技术   905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494篇
  2022年   795篇
  2021年   1161篇
  2020年   1104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945篇
  2017年   1249篇
  2016年   1268篇
  2015年   1281篇
  2014年   1894篇
  2013年   2091篇
  2012年   2260篇
  2011年   2776篇
  2010年   2055篇
  2009年   2193篇
  2008年   1955篇
  2007年   2493篇
  2006年   2381篇
  2005年   1958篇
  2004年   1803篇
  2003年   1543篇
  2002年   1311篇
  2001年   1178篇
  2000年   1060篇
  1999年   874篇
  1998年   746篇
  1997年   601篇
  1996年   520篇
  1995年   445篇
  1994年   399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7 毫秒
61.
本文用计算机数字模拟方法研究了电活性分子多层Z型L-B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计算了电极与修饰L-B膜分子第一层之间的电荷转移速度常数K_o,L-B膜分子层间的电荷转移速度常数k_i;对峰电位差△E_p及阳极峰面积Q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各层分子的氧化态分数随扫描时间的变化。为研究和设计电活性分子修饰电极的实际体系提供了大量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62.
微型真空力敏器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电荷模拟法计算了真空微电子力敏传感器的场致发射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场分布,同时计算了<100>晶向的方形硅薄膜受压形变与压力的关系,进而得出了这种传感器的电流-压力曲线.还做了水槽模拟电场分布的实验,理论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63.
水溶性防氧化剂在SMT用印制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民 《电子工艺技术》2002,23(3):104-107
水溶性的防氧化剂是一种有机可焊性保护剂。其方法是在印制板完全阻焊、字符层的印刷,并经电检之后,通过表面浸渍在裸铜的贴片位或通孔内形成一种耐热性的有机可焊性膜层。这种有机、可焊、耐热的膜层,膜厚可达0.3-0.5mm,其分解的温度可达约300℃,传统的印制板的热风整平法亦无法满足QFP愈来愈密集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SMD表面平整度的要求,更无法适应PCB薄型化生产。烷基苯并咪唑的OSP法能弥补这项缺陷,因而在PCB业乃至SMT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预处理工艺对硬质合金与金刚石膜间粘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经不同预处理的硬质合金YG8基底上,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波功率2kW,压强4.0kPa和6.5kPa,CH4和H2流量分别为1.6cm/s和100.0cm/s的条件下生长金刚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检测了金刚石薄膜是否存在,用拉曼光谱分析了薄膜的质量,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洛氏硬度压痕,标定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工艺膜与基底的结合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于粘结力的影响不大,最主要的因素是钴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65.
高质量ZnO薄膜的退火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LP-MOCVD中,我们利用Zn(C2H5)2作Zn源,CO2作氧源,在(0002)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制备出皮c轴取向高度一致的ZnO薄膜,并对其进行500℃-800℃四个不同温度的退火。利用XRD、吸收谱、光致发光谱和AFM等手段研究了退火对ZnO晶体质量和光学性质的影响。退火后,(0002)ZnO的XRD衍射峰强度显著增强,c轴晶格常数变小,同时(0002)ZnOX射红衍射峰半高宽不断减小表明晶粒逐渐增大,这与AFM观察结果较一致。由透射谱拟合得到的光学带隙退火后变小,PL谱的带边发射则加强,并出现红移,蓝带发光被有效抑制,表明ZnO薄膜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6.
多层薄膜结构气敏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SnO2气敏薄膜层上覆盖一层或多层钝化材料(SiO2,Al2O3) 薄膜,制成的多层膜气敏元件,可很好地排除大分子气体如乙醇等对小分子H2检测的干扰,使其具有单独检测H2的功能。本文还通过测量元件的升温曲线,推导出敏感体表面的氧吸附活化能;找出活化能与灵敏度、选择性的关系。根据实验现象和物性分析结果,试着探讨了元件的敏感机理。  相似文献   
67.
Si衬底上Ta-N/Cu薄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i衬底上Ta-N/Cu薄膜进行了电学和热学分析,结果发现500℃以下薄膜电随几乎不变,600-690℃下的退火引起的电阻率降低是由于Ta-N电阻的热氧化和Cu熔化扩散引起的,而690℃以上的电阻率增加是由于Cu引线传输能力减弱所致,为0.18μm以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Cu引线和电阻薄膜的制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8.
PVD涂层工艺在M3滚刀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3滚刀进行了物理气相沉积 (PVD)工艺试验。经高温耐磨试验和切削试验证明 ,M3滚刀经TiN涂层后 ,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双跨换热器传热管在静水中的结构阻尼与粘滞阻尼作了简介,并对在总阻尼中占主导地位的挤压膜阻尼作了较深入的讨论。Mulcahy 于80年代初提出的挤压膜阻尼数学模型是较为完善的,其缺陷是未计入管子振幅的影响,本文对它进行了修正。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笔者对双跨传热管在静水中的挤压膜阻尼作了实验研究,得出挤压膜阻尼与中间支承板厚度、管子-中间支承板间隙以及管子振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Although the literature on the mechanics of cellular materials is vast, there is no theoretical model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axial yielding of struts aligned to the applied loading direction on the plastic yield surface under multiaxial loading conditions. An anisotropic hexagonal model having tapered strut morphology is developed to show these effects on the plastic yield surface under multiaxial tensile loading condition. This model covers several types of cellular structure such as two-dimensional (2D) hexagonal and square cellular materials,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hexagonal and rhombic cellular materials of rod-like columnar structure. A tetrahedral element with tapered strut morphology is also used for a foam model to illustrate these effects on the yield surface under axisymmetric loading condition. Plastic collapse due to bending moment in the inclined struts is a dominant mode. However, under multiaxial tensile loading, the collapse due to axial yielding of struts parallel to the loading direction i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mode. The shape of plastic yield surface was found to depend not only on relative density but also on the stru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