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13篇
  免费   3432篇
  国内免费   1675篇
电工技术   6308篇
综合类   2718篇
化学工业   2675篇
金属工艺   2321篇
机械仪表   2554篇
建筑科学   2313篇
矿业工程   897篇
能源动力   1675篇
轻工业   775篇
水利工程   1243篇
石油天然气   4082篇
武器工业   353篇
无线电   30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00篇
冶金工业   991篇
原子能技术   376篇
自动化技术   4374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963篇
  2021年   1074篇
  2020年   1083篇
  2019年   804篇
  2018年   707篇
  2017年   902篇
  2016年   1128篇
  2015年   1150篇
  2014年   2191篇
  2013年   1893篇
  2012年   2705篇
  2011年   2759篇
  2010年   1945篇
  2009年   2032篇
  2008年   1889篇
  2007年   2544篇
  2006年   2325篇
  2005年   1870篇
  2004年   1642篇
  2003年   1408篇
  2002年   1070篇
  2001年   969篇
  2000年   814篇
  1999年   650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USB总线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过程。该仪器使用嵌入式混合处理器MC56F8323来实现动态信号的实时采集、频谱分析和数字滤波等功能。处理结果由USB2.0接口芯片CY7C68013上传至PC机.以完成数据显示、存储、绘制图形等功能。其中,CY7C68013工作于Slave FIFO模式,以实现与MC56F8323间的数据传输。该系统可同时对两路动态信号进行实时谱分析,每路采样频率高选500kHz。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三种检测及判断催化重整装置进料/产物换热器泄漏的方法及原理,并在某工业装置上加以运用的情况.其中芳烃含量法是根据产物分离罐底物料和重整汽油芳烃含量变化来判断;转化率比较法是根据特定环烷烃的转化率来判断;示踪剂法是在原料中注入苯酚,再根据产物分离罐底物料中是否存在苯酚来判断.  相似文献   
33.
本文针对Visual Basic中图形控件显示图像效果的单调性,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介绍了应用VB编程采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李琦  宋洪  董海义 《真空》2003,(5):58-60
介绍了将ALCATEL公司生产的一台ATPl00涡轮分子泵、一台MDP50ll牵引分子泵及一台VRC公司生产的lBy6型干泵组装成无油分子泵机组的过程。文中给出了泵间配合的计算、机组方案的设计、连接管路、仪器支架的设计及选择。本机组所采取的设计方案使三个泵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优点避免了缺陷,较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为今后选购单泵和组装无油分子泵机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原油常减压装置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常减压装置消耗能量约占炼油厂总用能的25%~30%,已成为炼油厂中消耗量最大的装置,因此,我国各炼油厂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以降低能耗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就显得十分必要。详细介绍了适用于常减压装置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优化操作。工艺方面主要有采用过滤脱盐新技术对原油进行深度脱盐、采用强化蒸馏新工艺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优化产出、增产柴油;设备方面主要使用规整填料和新型塔板改善分馏塔分馏效率、使用新型燃烧器提高加热炉效率、使用新型换热器提高热回收率、采用变频技术降低装置电耗;优化操作方面主要有利用计算机进行监控与管理和改善操作条件。最后对国内原油常减压装置节能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炼油企业在进行原油常减压装置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36.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生产中广泛使用抽油机采油,机械采油的系统效率主要有地面效率与井下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地面效率容易检测、计算和调整,井下效率则取决于产液量、动液面、泵效以及管柱的状况。文章仅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进行简单分析与计算,旨在为优化设计抽油机运行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利用MEMS技术制作了不同尺寸的镍(Ni)膜微桥结构样品。采用纳米压痕仪XP系统测量了微桥载荷与位移的关系,并结合微桥力学理论模型得到了两种不同尺寸的Ni膜的弹性模量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尺寸的Ni膜的弹性模量结果一致,为190 GPa左右,但是残余应力变化较大。与采用纳米压痕仪直接测得的带有硅(Si)基底的Ni膜弹性模量186.8 7.5 GPa相比较,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8.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胜坨油田沙二段1砂层组2小层是浅水浊积相储集层,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其分为4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E以中砂岩为主,处在沉积旋回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基本没有无水开采期,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减缓,非均质性弱,纵向剩余油分布差别小;流动单元G以细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边部及边缘相内侧,非均质性最弱,水淹较均匀,高含水期仍有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流动单元M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上部,分布于浊流边缘相的外侧,非均质性较强,是剩余油较富集的部位;流动单元P以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细、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的顶部及底部,分布浊流相与湖相的交界部位,非均质性强,极容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较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行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9.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均是以反射点为基本反射单元进行研究,对于复杂地质界面来说,地下反射点的信息分布在临近多个CDP点上,用常规方法处理无疑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CRS叠加技术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邻近多个反射点组成的共反射面信息进行动校叠加。介绍了利用CRS叠加技术进行叠加成像及剩余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40.
An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simple criteria, guidelines and models for the preliminary sizing of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S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is approach eliminates 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s and iterations by providing graphical solutions for wetland system sizing.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ew 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ology is checked with data from existing systems and is found to be quite satisfactory. This methodology is combined with simple equations predicting the maximum wetland capacity in summer, so as to assist designers in sizing installations in tourist areas with increased summer population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is methodolog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of the area requirements for wastewaters of various strengths and various design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The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overview to engineers and further simplify the design methodology of new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