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4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865篇
化学工业   994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85篇
建筑科学   208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6531篇
水利工程   41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6篇
冶金工业   29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20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棉类裤装为研究案例,通过实验,分析缝缩产生的规律.选用10种厚薄不同的棉质面料用不同的缝制工艺做成裤装,并选择不同的水洗工艺进行后处理,测量样裤主要部位的尺寸缝缩量.测量部位主要考虑对裤装造型产生重要作用的四个部位:侧缝、前浪、后浪、腰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数理统计显示:面密度、面料组织结构、洗水处理和缝制条件是四个影响缝缩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面密度,其次为面密度和缝纫条件的交互作用,另外,丝缕方向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2.
测试了3类20种大豆蛋白纤维机织面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利用均值方差分析3类面料各自的特点;按照不同角度进行缝纫实验,测量试样缝纫前后的变化并计算缝缩率;运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影响3类机织面料上下层缝缩率的主要性能指标,并将主要性能指标与上下层缝缩率之间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真丝/大豆、毛/大豆蛋白纤维机织面料的缝缩率与物理性能存在较弱相关性,与力学性能存在较强相关性,棉/大豆蛋白纤维机织面料的缝缩率与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都存在一般相关性。并对上述有较强相关性的性能指标与缝缩率之间做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73.
研究碳纤维纱线及其织物的电阻对温度的响应.通过实验发现碳纤维纱线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碳纤维织物的电阻也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变化呈线性关系.制备的经编结构碳纤维织物电阻对温度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提高,表明织物的结构有助于增加碳纤维织物电阻对温度响应的灵敏度.织物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机理主要是...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混纺比对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制备了系列天然彩色棉(棕)/绢丝混纺机织物,并采用FAST对混纺织物的风格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绢丝含量的增加,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的强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织物的风格变得相对滑爽,柔软,但造型性有所变差.少量绢丝的加入(<10%)对织物柔软性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5.
通过改变热定型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测试了织物热定型前后的透气性的变化,探讨了热定型工艺参数对涤纶机织滤布透气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出斜纹涤纶机织滤布透气性与定型工艺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热定型工艺与织物透气性影响规律的二次回归非线性经验方程.在定型温度为212℃、定型时间为143 s时涤纶机织滤布的透气量达...  相似文献   
76.
通过泡沫整理法对涤棉织物进行单面防水整理,使其单面防水的同时反面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复配了稳定型泡沫防水涂层剂,并探讨了该涂层工艺的最佳焙烘温度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剂配方为防水剂与10%SDS溶液以2∶1混合,并添加CMC 10g/L,HEC 0.5g/L,PTF 5g/L,焙烘温度160℃,时间3min,效果最佳;织物带液率由传统整理的45%降至为26%,节约原料55%。  相似文献   
77.
测试了5种不同规格型号的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以及同种型号增强体与两种不同树脂基体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抗拉伸、抗弯曲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其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能有效阻止分层破坏,且纬向的力学性能明显好于径向,其力学性能也会随树脂基体力学性能的提高而有所提高,模量的变化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8.
Castor oil (CO) based polyurethane (PU)– polyester nonwoven fabr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impregnating the polyester nonwoven fabric in a reactiv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O and diisocyanate.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with two different isocyanates such as toluene‐2, 4‐diisocyanate (TDI) and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HMDI).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stud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establish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ir mode of thermal degradation. It was found that degradation of neat PU takes place in two steps and that of polyester nonwoven fabric reinforced PU composites takes place in three steps. From the TGA thermograms, a little improvement in thermal stability incase of polyester nonwoven fabric reinforced PU composites were noticed compared to unreinforced PUs. Degradation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or the composites using Broido, Coats and Redfern, and Horowitz and Metzger methods. Tensile fractured composite specimen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technique.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79.
棉织物的抗菌免烫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李临生  李晓银 《辽宁化工》2003,32(11):464-468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用H2 O2 氧化降解法制备适用于与聚羧酸MAA - 1配合进行抗菌免烫整理的低聚水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工艺 ,研究了降解壳聚糖与聚羧酸MAA - 1配合对棉织物进行抗菌免烫整理的工艺以及降解壳聚糖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 80g/L的聚羧酸MAA - 1和 4 0 g/L相对分子质量为 90 0 0的降解壳聚糖分两浴整理的棉织物的褶皱回复角为 2 71°,DP等级为 4 .0 ,断裂强力保留率为 6 4 %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 94%和 83%。经过 2 0次洗涤 ,其WRA为 2 5 7° ,DP等级为 3.7,而抗菌率则均保持在洗涤前的 80 %以上。阴离子染料 (直接冻黄G)染色的K/S值较用聚羧酸MAA - 1整理的棉织物提高了 1 .85。  相似文献   
80.
针对传统人工织物疵点检测存在的误检及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机制的自适应织物疵点轮廓检测方法.首先,模拟视觉系统中视网膜感受野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对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滤波及疵点增强;其次,依据初级视皮层(V1)区对视觉信息响应的方向选择性机制构建织物疵点图像边缘检测模型,实现对织物疵点图像的边缘检测.最后,采用自适应阈值选择的方法对检测到的边缘进行二次处理,获得织物图像疵点的轮廓.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4类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测试,并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织物疵点轮廓信息,不仅可以得到质量较高的织物疵点轮廓图像,而且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能够自适应的选择参数,避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