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4篇
  免费   1657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电工技术   267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3115篇
化学工业   1879篇
金属工艺   234篇
机械仪表   899篇
建筑科学   8168篇
矿业工程   2181篇
能源动力   483篇
轻工业   530篇
水利工程   2034篇
石油天然气   11300篇
武器工业   238篇
无线电   17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14篇
冶金工业   432篇
原子能技术   350篇
自动化技术   1148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681篇
  2022年   683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811篇
  2019年   925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614篇
  2016年   827篇
  2015年   1033篇
  2014年   1889篇
  2013年   1892篇
  2012年   1925篇
  2011年   2229篇
  2010年   1907篇
  2009年   2303篇
  2008年   3723篇
  2007年   1504篇
  2006年   1317篇
  2005年   1517篇
  2004年   1340篇
  2003年   1255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984篇
  2000年   962篇
  1999年   905篇
  1998年   915篇
  1997年   776篇
  1996年   690篇
  1995年   635篇
  1994年   628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389篇
  1991年   365篇
  1990年   362篇
  1989年   35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用时间推延地震提供注入CO2监测方案的原始资料信息,我们已成功地采集到水平井的高分辨率井间地震数据。应用目前可以产生层析成像的改进后的处理技术,我们已经处理了原始资料,虽然为了改进处理结果以及充分利用各种有用的波型,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处理,但我们还是度着作最后所得到的层析成像的解释。本我们会说明井间地震成果和其他地质与地震资料是紧紧相关的。根据井间层析成像,我们能更好地确定一些小尺度的速度异常。这就为利用较可靠的纵、横波速度测量的组合,在井筒空间监测并映像由注CO2产生的变化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72.
由于现行单体支柱的四抓活动顶盖容易卡住或锈死,生产现场一般使用整体顶盖。本文系统分析了整体顶盖单柱和活动顶盖单柱的受力状况,论证了使用活动顶盖的单柱具有减小其受力偏心距的作用,坚确保单柱支承能力的充分发挥具有现实意义,进而提出了设计分体式活动顶盖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USB接口的弹载数据测试存储装置的设计方案.借助于自带电池的大容量RAM,高速并行AD器件,在AVR单片机的控制下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最终通过USB接口电路联接到PC并高速读出数据.本方案的优点是在系统电源耗尽的情况下仍可保存数据并通过USB接口供电从而读出数据.  相似文献   
75.
建立速度模型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目前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中,全局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存在稳定性和走时拾取困难,以及局部反演的偏移速度分析大多存在假设条件过于苛刻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利用地震同相辅的多种信息进行层析反演,并在反演中加入富有地质含义的倾角信息以增加反演过程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利用类似于叠加速度谱的斜率速度谱来拾取地震同相轴的斜率,抛开了层位反演要求拾取同一同相轴这一实际应用难度很大的条件,使拾取方便,算法稳定。通过理论试算,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不同的相似材料模拟双侧挤压作用下含盐不均匀基底变形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1)双侧挤压背景下,受硬泡沫和凡士林代表的不同性质的基底的影响,上覆细沙盖层中形成的构造样式不同;(2)尽管模型的基底结构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但上覆盖层的变形样式并不完全对称;(3)变形后期,盐脊顶部上覆沙层出现明显的塌陷构造;(4)实验最终结果显示的整个背冲构造的形成是由两个分割开的次级构造逐步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77.
本文阐述了三维地震处理与解释技术在发现陆梁油田过程中的应用 ,特别是对于表层结构复杂、主要目的层资料品质差、低幅度构造等不利条件时 ,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 ,就显得至关重要。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人员与解释人员密切配合 ,研究地震地质条件、钻探情况 ,通过相互交流 ,反馈信息。处理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 ,如采用折射静校正方法、改变处理参数等 ,最终获得了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资料解释应用多种方法 ,明确了构造高点 ,为勘探决策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部署的 L9井钻探获商业油流 ,为陆梁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前,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单一参数线性预测法和多参数综合分析法两大类.近年来,多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技术应用较多,但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并准确提取对砂体厚度反映灵敏的地震属性参数[1].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储层厚度和岩性在横向上的变化会引起其地震反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因而训练样本非常复杂,网络训练也难以收敛.  相似文献   
79.
构造作用对油气生成和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机质从埋藏开始,就处于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场中,环境提的能量,一是热量,二是机械能,机械能,主要是通过机械力作用传递给系统的,另外还以机械波的形式赋予系统一定的机械能。当发生断褶构造运动时,机械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尤为突出,它经能量的迁移转化,促成了包括机械力降解和地应力驱动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了一次次高效的成油(生运)事件,本文以突变论为着眼点,按照改造控制建造的思路,大胆提出构造运动制造生排烃事件,成就含油气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80.
川东地区自1977年发现石炭系气藏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回顾二十多年的勘探历史,川东高陡构造勘探经历了由低潜背斜到高陡构造,由构造圈闭气藏到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气藏,从简单到复杂的勘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根本上认识到了川东高陡构造勘探难度,首先,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差,地下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要可靠地查明地下构造形态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再则是石炭系厚度小,变化大,埋深普遍超过4000m,要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可靠地预测厚度十分困难,因此这二十多年的勘探过程是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勘探技术难题,取得技术发展的过程;与勘探技术的创新,改进和发展是分不开的,本以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典型测线的处理解释为例。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着重介绍该区处理解释技术(这里指针对高陡构造石炭系勘探中暴露的问题,经攻关研究后创建或改进发展的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