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2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电工技术   209篇
综合类   1199篇
化学工业   1598篇
金属工艺   2619篇
机械仪表   836篇
建筑科学   1318篇
矿业工程   906篇
能源动力   212篇
轻工业   217篇
水利工程   387篇
石油天然气   2791篇
武器工业   200篇
无线电   1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18篇
冶金工业   776篇
原子能技术   99篇
自动化技术   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533篇
  2016年   505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782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裂缝转向的实现及选井、选层、优化设计等的数值模拟和机理是转向重复压裂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采用黑油模型,研究了在反九点注采井网中,不同储集层渗透率下,转向重复压裂的裂缝穿透率和导流能力等对采油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是渗透率高的地层还是渗透率低的地层,不利裂缝方位的边井最适合实施转向重复压裂且需要比常规重复压裂更大的缝长,而有利裂缝方位的边井和角井只需要与常规重复压裂相当的缝长;同时,转向重复压裂需要比常规重复压裂更高的裂缝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32.
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砂岩油层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属特低渗透裂缝 孔隙型储集层 ,平均渗透率为 0 .3× 10 - 3μm2 ;地下基质岩块孔隙度为7.4%,渗透率为 0 .16× 10 - 3μm2 。砂岩储集层发育的主要裂缝类型有构造层理缝、正向正交缝、斜向正交缝和羽裂等 ,裂缝宽度一般为 0 .3~ 3 .2mm ,纵向切深为 0 .1~ 0 .8m ,水平延伸长度为 0 .2~ 2 .1m。裂缝以半充填为主 ,其分布受岩性、层厚和构造位置的影响 ,纵向、横向均呈带状分布 ,被裂缝切割而成的基质岩块尺寸取决于裂缝频率 ,岩块长轴方向以北西西向为主 ,与构造轴向基本一致。图 3表 4参 8  相似文献   
33.
针对川西新场气田JS12气藏开展了多参数的综合评价研究,多参数包括储层参数、裂缝参数、储层分类厚度参数。首先,开展了储层参数及裂缝参数的计算,以岩心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利用铸体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识别,对样品的裂缝参数和测井曲线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测井计算裂缝参数的数学模型;其次,对储层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将储层分为三类;最后,将计算的裂缝参数、储层分类中的Ⅰ类储层厚度、孔渗饱等参数进行正态化处理,拟和测试的无阻流量与这些参数建立多元回归计算模型,即综合含气指标的数学计算模型。以综合含气指标为主要依据,进行储层综合分类和评价,指出了有利的含气区域和可供挖潜井的建议。该方法在指导气藏开发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4.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进展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已从交会图定性分析发展到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半定量、定量评价裂缝。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纵、横向分辨率高,经过地质刻度,可以较精细地识别岩性和裂缝,在解释火成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岩性识别准确率,识别复杂火成岩储层和孔隙流体,以及综合评价火成岩储层裂缝、饱和度等参数,仍然是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所面临的难题。加强岩石物理基础实验,研究火成岩储层导电机理,系统研究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理论,推广测井新技术在火成岩中的应用,建立统一的测井评价方法,将成为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5.
相干分析技术在泥岩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胜利油田罗家地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多发育在含灰质的油泥岩、油页岩等特殊的岩相带,并且以构造裂缝为主,与断层关系密切,进行泥岩裂缝油气藏地震相分析和断层的精细描述是预测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关键。结合工区的真体地质特点,运用相干分析技术,预测了泥岩裂缝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和精细断裂系统特征,为该区泥岩裂缝的综合描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屏蔽暂堵技术在青西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学  张科 《钻采工艺》2002,25(2):81-83
对玉门油田青西地区裂缝性储层的保护方法 ,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屏蔽暂堵技术。根据该地区储层岩性不同 ,分别选用聚磺、金属离子、阳离子钻井液体系 ,在原浆的基础上加入EP - 2、LF - 1和硅油消泡剂 ,配制成屏蔽暂堵钻井液体系。通过室内试验 :屏蔽暂堵钻井液体系API失水小于 5ml,HTHP失水小于 13ml,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 70 % ,起到了良好的屏蔽暂堵效果。经完井试油发现 ,储层污染明显减小 ,产量与邻井相比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7.
声波全波列测井中的反射纵波可以用来评价高角度裂缝和对井周附近地质结构进行成像。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直接从波形资料处理出发计算裂缝的位置和倾角 ,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无从评价和校验。文中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记录了倾角为 6 0°~80°范围内的 8种倾角裂缝的反射脉冲纵波波形 ,自行推导了反演裂缝倾角的公式 ,结合波场分离技术对实验测量波形数据进行了处理 ,计算出的裂缝倾角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结果表明 ,利用至少 2个深度点的纵波反射波波形资料就可以准确地反演裂缝的倾角  相似文献   
38.
测井新技术在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深入所面临的油气领域复杂和困难的技术问题,介绍应用测井新技术为四川油气开发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复杂缝,洞型储层的评价,井旁地质构造形态精细分析和地质,测井,地震多学科结合储层横向预测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9.
济阳坳陷陡坡带断裂控砂模式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22  
通过对济阳坳陷陡坡带大量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不各种类型同生断裂对地层沉积、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总结了多种断裂控砂模式,指出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储集体赋存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volving analytic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to transverse fracture propagation from horizontal wells. The propagation of transverse hydraulic fractures from horizontal wells is simulated and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carefully designed experimental setups. Closed-form analytical theories for Mode I (opening)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for idealized fracture geometries are reviewed, and a boundary element-based model is used herein to investigate non-planar propagation of fractures. Using the mixed mode fracture propagation criterion of the model, a reasonable agreement is found with respect to fracture geometry, net fracture pressures and fracture propagation paths between the modeled fractures and the laboratory tested fractu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ag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requires higher net pressures than a single fracture, the underlying reason of which is theoretically justified on the basis of local stress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