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9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442篇
电工技术   274篇
综合类   506篇
化学工业   3067篇
金属工艺   1295篇
机械仪表   261篇
建筑科学   92篇
矿业工程   418篇
能源动力   196篇
轻工业   233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426篇
武器工业   62篇
无线电   4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61篇
冶金工业   927篇
原子能技术   59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纳米粒子催化剂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纳米粒子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催化剂。本文综述了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特性及其制备方法,并介绍了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902.
介绍了新技术在高分子阻燃领域的应用,其中包括微胶囊化技术、纳米技术、无机阻燃剂的改性技术以及阻燃剂的复配技术,并指出了阻燃剂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3.
The evolution of rim structures during the liquid-phase sintering of Ti(C0.7N0.3)· x WC·20Ni ( x = 5–25 wt%) was investigated under a variety of sintering conditions and densification procedures. In addition, the onset of 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in the system was examined by analyz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rim compositions.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rims were found to vary with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holding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ner rim forms at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the outer rim forms thereafter during the sintering or cooling stage of sintering. The coalescence of Ti(C,N) appears to occur at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to a great extent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rim phases.  相似文献   
904.
纳米SiC和微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齐华  薛群基 《功能材料》1998,29(5):558-560
利用热压法分别以纳米SiC和微米SiC作为填产制取了两类不同SiC填充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并对它们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wt)纳米SiC作为填料能有效的改善其填充聚醚醚酮的摩擦磨损性能,而相同含量的微米SiC作为填为只能使其填充聚醚醚酮的耐磨性能有所改善,但没有减摩效果。微米  相似文献   
905.
以聚丙烯为原料,加入适当的纳米填料、偶联剂、成核剂和相容剂对聚丙烯进行共混改性,以提高聚丙烯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改性剂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6.
电镀镍层对金属封装外引线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系统地研究了改善金属封装外引线抗弯曲疲劳的方法。发现各种类型的电镀镍层对外引线弯曲疲劳性能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在氨基磺酸镍镀液中,采用多波形电流电镀时外引线抗弯曲疲劳的性能最好。另外,用H2作为保护气体,对引线弯曲性能较差的镀覆亮镍的金属封装进行退火,也能明显改善外引线的抗弯曲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907.
研究了以NiSO_4/γ-Al_2O_3为催化剂丙烯齐聚两段反应法制壬烯和十二烯的新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及溶剂稀释等工艺条件的影响及在第二个反应器前添加丙烯的效果。当两段串联反应器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反应温度分别为60℃和80℃,反应压力为3.2MPa,丙烯的液体体积空速(LHSV)为1.5h ̄(-1)时,丙烯转化率达96.5%,壬烯和十二烯的选择性分别为27.9%(w)和29.6%(w)。若按二聚物返回反应体系计,目的产物总选择性达80%。  相似文献   
908.
钠作助剂的Ni/Al_2O_3上的CO_2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稳定态活性测试法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载钠量Ni/Al_2O_3催化剂上的CO_2加氢甲烷化行为,并对它们进行了XRD和程序升温还原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用钠量范围内,于Ni/Al_2O_3上的CO_2加氢生成甲烷的活性随Na加入量的改变而变化,这与催化剂上Ni物种的分配有关,673K附近还原出的Ni物种可能是良好的CO_2加氢甲烷化活性中心。Na助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变Ni物种的分配。通过Na助剂的加入,可获得在化学剂量CO_2/H_2比下使CO_2几乎完全转化为甲烷的低镍催化剂。  相似文献   
909.
提出用丁二酮肟乙醇溶液滴定、电导法确定终点测定镍合金中镍的新方法。在氨性溶液中滴定,铜(Ⅱ)、锰(Ⅱ)、钴(Ⅱ)的干扰通过掩蔽或氧化的方法消除,其它金属离子对测定没有干扰。本方法不受溶液颜色和浊度的影响,试剂用量少,具有准确、快速、干扰少的特点,已用于镍合金中镍的测定,获得了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10.
Particles of two different sizes (0·105–0·295 mm and 0·84–1.00 mm diameter) of two marine algae, Sargassum fluitans and Ascophyllum nodosum, were crosslinked with formaldehyde (FA), glutaraldehyde (GA) or embedded in polyethylene imine (PEI), followed by glutaraldehyde crosslinking. They were used for equilibrium sorption uptake studies with cadmium, copper, nickel, lead and zinc. The metal uptake by larger particles (0·84–1·00 mm)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smaller particles (0·105–0·295 mm). The order of adsorption for S. fluitans biomass particles was Pb > Cd > Cu > Ni > Zn, for A. nodosum copper and cadmium change places. Uptakes of metals range from qmax = 378 mg Pb g?1 for S. fluitans (FA, big particles), to qmax = 89 mg Zn g?1 for S. fluitans (FA, small particles) as the best sorption performance for each metal. Generally, S. fluitans is a better sorbent material for a given metal, size and modification, although there were several exceptions in which metal sorption by A. nodosum was higher. The metal uptake for different chemical modifications showed the order GA > FA > PEI.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orption models revealed that the Langmuir sorption model fit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b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