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7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446篇
电工技术   118篇
综合类   546篇
化学工业   1755篇
金属工艺   934篇
机械仪表   128篇
建筑科学   349篇
矿业工程   281篇
能源动力   230篇
轻工业   460篇
水利工程   793篇
石油天然气   283篇
武器工业   28篇
无线电   1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1篇
冶金工业   1046篇
原子能技术   99篇
自动化技术   9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纳米二氧化钛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绍东 《中国涂料》2005,20(2):9-10,16
通过对国内外纳米TiO2生产现状和特点的比较,提出了以硫酸氧钛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工艺路线,并对工业化装置的规模、工艺方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2.
中和-膜过滤法处理酸性含氟废水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中和-膜过滤法处理酸性含氟废水时,当中和池的pH在6~9范围时,处理后废水中的氟离子和金属离子不能稳定控制在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内.经研究分析发现,提高中和池的pH在10.5时,可提高废水中氟离子及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在排放前回调pH,可使废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3.
云母钛珠光颜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钛盐的沉析特性、云母精制、颜料制备进行了探讨。研制出云母-钛珠光颜料,即二氧化钛包覆云母,包覆层明显,珠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4.
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配制的分别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氯化铝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主剂的三种絮凝剂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进行絮凝研究,考察了絮凝剂的加入量、废水pH值和絮凝沉降时间对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操作参数下,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为主剂絮凝剂的用量较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5.
混凝浑液面沉速与混凝剂投加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黄河高浊度水混凝沉淀浑液面沉速与自然沉速之间的相关性,经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提出了混凝过程中浑液面沉速与自然沉速、含沙量、PAM投加量之间的经验公式。运用该经验公式得出的浑液面沉速计算值与实测相对误差在0.43%~12.27%之间。  相似文献   
86.
焦化废水除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长青 《燃料与化工》2002,33(4):196-199
阐述了焦化废水中氟离子的降解机理,分析了化学沉淀法和混凝沉降法等除氟工艺及其处理效果,并对宝钢焦化废水的除氟工艺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7.
李方山  章于川  夏茹 《精细化工》2007,24(1):27-29,104
以甲基丙烯酸、氢氧化钠、氯化锌、氨水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室温下合成了晶粒尺寸只有几十纳米的甲基丙烯酸锌粉体(ZMA);以FTIR,XRD,NMR,TEM等分析方法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及其所属晶系;将合成产物与美国产SR-634甲基丙烯酸锌进行了性能比较,合成产物的平均粒径为40.6 nm,接近于后者的31.4 nm;讨论了氯化锌溶液的滴加速率、ZMA浓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合成的甲基丙烯酸锌粉体粒径的影响;得到最优化实验条件为:氯化锌溶液的滴加速率0.5 mL/m in,ZMA浓度4.2 mol/L,搅拌速率100 r/m in,在此条件下,甲基丙烯酸锌收率达80.4%。  相似文献   
88.
于洪艳  何秀梅  满鑫 《氯碱工业》2006,(12):26-27,30
在环氧丙烷生产中,对氯丙醇溶液中含有的盐酸用一定浓度的碳酸钙浆液预中和,降低了水和石灰乳的用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9.
采用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组成的影响。当Al和Zr含量固定,随着Cu/Zn摩尔比的增加,催化剂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当Cu/Zn摩尔比为1时,活性最高。XRD结果表明,Cu/Zn摩尔比为1时制备的催化剂CuO与ZnO组分间相互均匀分散程度最大。Zr较明显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热性,Mn对催化剂的耐热性提高有一定的作用,La和Ce对提高催化剂活性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0.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preparing highly monodispersed silica particles using a two-stage semibatch/batch hydrolysis reaction of Si(OC2H5)4. The slower rate of hydrolysis of the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semibatch process resulted in larger silica particles with a higher yield and narrower size distribution. This was in direct contrast to the batch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ability of four different mixed processes to produce silica particles with good packing density, narrower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yield were evaluated. These were batch/batch (B-B), batch/semibatch (B-S), semibatch/batch (S-B), and semibatch/semibatch (S-S) processes. The S-S system produced the largest particles with the highest yields. The size of the silica particles obtained by the S-B metho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action time, while the particles obtained by the B-S process had the best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and packing density. In conclusion, a mixed batch/semibatch system was the best way to produce an extremely narrow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and a good packing d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