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8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560篇
电工技术   691篇
综合类   763篇
化学工业   112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599篇
建筑科学   389篇
矿业工程   141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51篇
水利工程   94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武器工业   70篇
无线电   17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3篇
冶金工业   48篇
原子能技术   44篇
自动化技术   40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905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991.
给出了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体系结构。较详细地阐述了几种常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应用领域;同时简要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最后展望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一种工程装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无线嵌入式系统方案,各检测终端固化于工程装备上,主机与各检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通讯,从而免去了主机与各终端间的连接电缆,使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和小型化;同时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93.
直流输电系统嵌入大型交流系统,将进一步增加换相失败、直流闭锁等故障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的交互作用,将使系统动态更加复杂;针对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大扰动后系统复杂动态响应特性分析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电-电磁混合仿真与机器学习的智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PCA降维、DBSCAN、Kmeans等算法建立二阶段聚类模型,可针对直流落点近区严重故障后大量混合仿真动态曲线在高维空间中自动聚类,并给出相应标识与严重程度,提取交直流系统在不同故障下的典型动态模式,并自动标注并识别各模式下主导安全稳定问题。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2025年华东电网运行方式中得以验证,仿真结果标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取不同故障下系统动态模式,将有效支撑后续复杂故障下的交直流系统动态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简要介绍了Ethemetover SDH(EoS)系统的结构原理,阐述和分析了EoS的LAPS协议核心技术,给出了使用FPGA完成SDH网络和以太网的连接,从而实现EOS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95.
程万平 《特种结构》2005,22(3):41-42
本文阐述了供热管道直埋敷设的管道构造,以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提出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直埋敷设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96.
The increasing use of network-connected embedded devices and online transactions creates a growing demand of network security for embedded systems.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such as authentication,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always make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processes and can easily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related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we implement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ECC) (Miller i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218, pp. 417–426, 1985; Koblitz in Math. Comput. 48:203–209, 1987) on an embedded multicore system, and explore the task scheduling methods in different levels. First, we propose an instruction scheduling method that utilizes all the cores to perform one modular operation in parallel. Second, we perform multiple modular operations with multiple cores in parallel. The performance of those two implementations is compared and a scheduling method combining these two types of parallelism is proposed. We discuss the details of our proposed method by using an FPGA implementation of ECC over a prime field.  相似文献   
997.
Windows CE.NET 4.2下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Windows CE.NET4.2是面向移动计算和嵌入式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特别为有限的硬件资源设计了多线程、多任务和完全优先的操作系统环境,并具有强大通信能力,RS232串行通信是windows CE.NET4.2支持的最基本的通信方式。介绍了在Windows CE.NET 4.2下实现RS232串口通信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如何打开、配置、读写、关闭串口和使用多线程来实现类似的异步串口通信,深入讨论了正确实现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快速、有效抑制由于质量不平衡引起的转子振动并在线监测转子的实时平衡状态,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针对电磁式主动平衡装置的嵌入式在线自动平衡控制系统。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构建了一种快速平衡控制器,基于影响系数法建立了自适应平衡控制模型,采用C和C#语言分别开发了多线程的平衡控制软件和人机交互界面,针对某国产电主轴完成了整个系统功能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主轴在3kr/min平稳运行时,通过该自平衡系统可将其振动大约降低43%。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地质勘察和地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浅层气泄漏与喷发等安全问题,对浅层气的危害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目前在用的的浅层气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ARM-Linux技术的便携式浅层气检测仪用于检测以甲烷与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浅层气。采用非色散红外吸收(NDIR)原理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浅层气中CH4与CO2的浓度。利用微处理器S3C2440集成的ADC单元进行了数据采集,设计了一种双通道ADC单元Linux驱动程序以实现两路模/数转换,采用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算法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软件滤波。将采集到的浅层气浓度数据存入了SQLite数据库。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中集成开发环境Qt Creator设计了仪器界面,可分别显示实时浓度、历史数据及数据曲线。最后,根据流量比混合法在浅层气测量实验台配置出不同标准浓度的气体并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仪运行稳定可靠、重复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correlative microscopy workflow to combine detailed 3D fluorescence light microscopy data with ultrastructural information gained by 3D focused ion beam assis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workflow is based on an optimized high pressure freezing/freeze substitution protocol that preserves good ultrastructural detail along with retaining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in the resin embedded specimens. Consequently, cellular structures of interest can readily be identified and imaged by state of the art 3D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are precisely referenced with respect to an imprinted coordinate system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sin block. This allows precise guidance of the focused ion beam assis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limits the volume to be imaged to the structure of interest. This, in turn, minimizes the total acquisition time necessary to conduct the time consuming ultrastructur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ing while eliminating the risk to miss parts of the target structure. We illustrate the value of this workflow for targeting virus compartments, which are formed in HIV‐pulsed mature human dendritic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