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人的一生关键是要活出点尊严来,尊严如山。要想拥有尊严,就必须得有本领。求知是进步的源泉,只有靠钻研铸成的金钥匙,才能打开求知若渴的大门。  相似文献   
92.
《生命科学仪器》2009,(6):26-26
在韩国最高法院5月首次判定可以为该国一名老妇患者实施“尊严死”后,患者所在医院6月10日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为患者摘除呼吸机,实施“尊严死”,这将是韩国首次实施“尊严死”。  相似文献   
93.
碎思录     
施祥云  徐强 《建筑工人》2011,(10):53-53
※自尊大概是一条"中庸"之道:过之乃自大,不及则是自卑。动辄把"尊严"挂在嘴边、渴望别人"认证"尊严者,恰恰不是自信,乃是自卑。一个人的尊严,不是他人施舍的,当然也不需要别人"认证"。自尊源于自信,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觉得是屈辱,别人有所指谬,也不觉得是冒犯。  相似文献   
94.
读了贵刊2011年第5期刊登的《在快乐工作中感受尊严》一文,真为吉林石化污水处理厂的员工感到高兴,同时也对这个工厂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表示赞许。没有哪一个管理者不懂得以人为本的道理,但在管理实践中往往"打折扣",致使安全生产也就在"折扣"中埋下了种种隐患。而吉林石  相似文献   
95.
人人都希望体面地生活,尊严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人们奋力打拼的动力。作为教育者,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尊严观,理性地理解尊严,不缩小不夸大,让他们有理有节地捍卫自己和他人的尊严,他们才能营造真正的人的和谐,也才能造就让我们放心的未来。  相似文献   
96.
赵剑男 《城市建筑》2012,(17):14+19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高密度"、"集约化"成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代名词。住所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这是否意味着居住的尊严感将面临严峻考验?本文建立在实地考察采访基础上,对比两个案例,从物质和精神环境两方面探讨"居住的尊严"。  相似文献   
97.
戴艳波 《电子测试》2013,(8X):216-217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基因科技高度发展所引发的人性泯灭以及严重的阶级分化的病态社会,揭露了恣意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异化人们的伦理价值观的。故事情节中不时透露出来的真实存在感揭示了人类正走在这样一条错误的道路上。阿特伍德以对最后灾难的预期来警醒人们反思当下的境况,试图引起人类对未来出路的认真探寻。  相似文献   
98.
北京车展,上海世博,房价下跌,希腊似又拉起二次金融危机的苗头……近期发生的这些事情有联系吗?或许可以注意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虽然多数百姓不大熟悉和重视这个日子,但知识产权与我们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了。  相似文献   
9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国家尊严的外化,是饱含民族利益的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各个设计门类中都得以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被称为传统文化元  相似文献   
100.
《Planning》2019,(2):243-244
本文围绕《论语》在探讨朋友交往时对维系个体独立和尊严人格的看重,探讨《论语》中的友道观。从"无友不如己者"出发,梳理子张与子夏对"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一观点的交锋,阐述择友的标准及良友的特征"忠诚、信实、正直(直爽)、见识广博、怀敬",及以"仁义"为归宿的交友方式。进而分析《论语》关于朋友交往时对人格独立性、个体尊严与灵活性的强调,并针对现代生活择友和朋友相处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在吸收《论语》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作者对交友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