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12篇
  免费   3905篇
  国内免费   1897篇
电工技术   784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008篇
化学工业   7326篇
金属工艺   1968篇
机械仪表   3158篇
建筑科学   5035篇
矿业工程   1910篇
能源动力   631篇
轻工业   2609篇
水利工程   1197篇
石油天然气   1165篇
武器工业   500篇
无线电   72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09篇
冶金工业   2223篇
原子能技术   193篇
自动化技术   5329篇
  2024年   364篇
  2023年   1316篇
  2022年   1298篇
  2021年   1443篇
  2020年   1227篇
  2019年   1388篇
  2018年   687篇
  2017年   1046篇
  2016年   1200篇
  2015年   1466篇
  2014年   2790篇
  2013年   2452篇
  2012年   2799篇
  2011年   3071篇
  2010年   2783篇
  2009年   2975篇
  2008年   3176篇
  2007年   2744篇
  2006年   2387篇
  2005年   2340篇
  2004年   2077篇
  2003年   1855篇
  2002年   1645篇
  2001年   1295篇
  2000年   1174篇
  1999年   993篇
  1998年   808篇
  1997年   754篇
  1996年   676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465篇
  1992年   462篇
  1991年   475篇
  1990年   419篇
  1989年   36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钛合金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发展了一种表面无氧化膜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方法(OP-DS)。利用TGA,SEM,XRD,XPS及显微硬度计对OP-DS处理后的钛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DS方法能显著提高合金表面层的硬度,硬化层深度随预渗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预渗氧处理时间对扩散固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预渗氧时间可在表面形成无膜强化固溶层。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对渗氧.扩散固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钛合金双层辉光放电离子无氢渗碳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无氢渗碳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处理,提高了钛合金的表面强度,改善了其耐磨性;同时避免了氢脆的产生.研究表明钛合金Ti6Al4V双辉离子无氢渗碳合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880℃~980℃;气压28~40Pa;工件与源极之间距离6~14mm;源极电压600V~800V:阴极电压260V~400V;保温时间2~5 h.处理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了高硬改性层,耐磨擦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3.
在无实测水位资料的情况下,计算洪浦江回头闸至江口桥段的设计水面线,并结合历史洪水资料,间接证明计算成果的准确性。该方法能够依据河道两岸现状及短历时暴雨图集迅速获得设计水位资料,特别适用于没有开展过前期规划,且对河道堤线走向要求较高的复杂河道,为中小河流治理中复杂河道的水利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坐标补偿的自动泊车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动泊车系统,提出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MFAC)方案.控制方案的设计仅利用泊车系统的前轮转角输入数据和车身角输出数据,不包含车辆模型信息.因此,针对不同车型的自动泊车系统,该方案均能实现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为了改善期望轨迹的坐标跟踪误差,进一步提出基于坐标补偿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由控制算法、参数估计算法、参数重置算法和坐标补偿算法构成.针对不同车型不同泊车速度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坐标补偿的MFAC方案和原型MFAC方案均能较好地完成自动泊车过程,且基于坐标补偿的MFAC方案相比原型MFAC方案和PID控制方案,在轨迹坐标和车身角等方面均具有更小的跟踪误差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995.
肝病一直是我国高发疾病,肝储备功能是肝病诊治中重要的生理参数,医院传统方法采用采血比色法进行肝储备功能测量.利用吲哚氰绿ICG色素指示剂对805 nm波长光的吸光效应,患者注射ICG色素,分别采集0 min、5 min、10 min、15 min的血液样本,通过比色测量,绘制ICG浓度代谢曲线,测量肝储备功能.为了避免采血法对测量结果和病人的不良影响,提出基于色素谱吸收原理的无创肝储备功能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实验证明,利用805 nm和940 nm敏感波长以及吲哚氰绿ICG色素吸光特性,能较好地实现无创肝储备功能测量.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无标定视觉伺服的仿人智能控制器,仿真完成了无标定双目视觉下机械臂的五自由度运动空间定位。选取点特征作为双目视觉图像特征,设计了视觉特征模型与多模态视觉伺服控制器,并在Matlab平台下设计了五自由度运动空间的视觉定位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色彩空间自然场景统计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峰 《自动化学报》2015,41(9):1601-1615
RGB色彩空间中各色彩分量间存在强相关性, 图像发生失真会改变各分量间的相关性. 基于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首先, 根据人类视觉对RGB色彩空间中绿色分量更为敏感的颜色感知特性, 提取了G分量MSCN系数及其4方向邻域系数的统计特征; 其次, 在分析RGB色彩空间中R、G及B分量间相关性的基础上, 分别计算RGB色彩空间各色彩分量及其纹理、相位间的互信息, 利用互信息作为统计特征来描述其各分量间的相关性; 进而, 结合上述统计特征, 分别利用SVR和SVC构建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和图像失真类型识别模型; 最后, 在LIVE、CSIQ 及TID2008图像质量评价数据库上进行了算法与DMOS (Different mean opinion score)的相关性、失真类型识别及计算复杂性等方面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的评价结果与人类主观评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LIVE 数据库上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皮尔逊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42以上; 而且, 图像失真类型识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也高达93.59%, 明显高于当今主流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无指导的中文开放式实体关系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实体关系抽取需要预先定义关系类型体系,然而定义一个全面的实体关系类型体系是很困难的.开放式实体关系抽取技术解决了预先定义关系类型体系的问题,但是在中文上的研究还比较少.提出面向大规模网络文本的无指导开放式中文实体关系抽取方法,首先使用实体之间的距离限制和关系指示词的位置限制获取候选关系三元组;然后采用全局排序和类型排序的方法来挖掘关系指示词;最后使用关系指示词和句式规则对关系三元组进行过滤.在获取大量关系三元组的同时,还保证了80%以上的微观平均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9.
在复杂构件化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由于安全属性的可组合性难以实现,使得系统整体的安全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因而安全属性的规约和验证问题是构件化软件开发过程中关注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构件化软件设计过程中,信息流安全属性仅局限于二元安全级格模型的问题,在现有安全接口结构基础上提出广义安全接口结构,在广义安全接口结构上定义精化关系,并利用这一精化关系定义了能够支持任意有限格模型的基于安全多执行的无干扰属性,首次将安全多执行的思想应用于构件化系统的信息流安全属性验证。使用 Coq 定理证明工具实现了接口自动机程序库以及对精化关系的判定过程,并用实例验证说明了无干扰属性定义的特点及判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有向无环图支持向量机( DAG-SVM)对于N类别分类问题,会构造N ×( N-1)/2个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为每2个类构造一个支持向量机),DAG-SVM可能出现由于节点选择不佳而导致整个分类器分类结果较差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DAG-SVM。通过为每一层建立备选节点集合进行节点选择,选取下层备选节点集合中训练分类精度最高的一个节点组合作为当前层节点的下层节点,从而优化DAG-SVM的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DAG-SVM,1-vs-1 SVM,1-vs-a SVM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分类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