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14篇
  免费   10400篇
  国内免费   6707篇
电工技术   9215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12855篇
化学工业   3908篇
金属工艺   1326篇
机械仪表   7200篇
建筑科学   38291篇
矿业工程   2017篇
能源动力   906篇
轻工业   4784篇
水利工程   2275篇
石油天然气   2345篇
武器工业   1318篇
无线电   194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61篇
冶金工业   915篇
原子能技术   638篇
自动化技术   26056篇
  2024年   999篇
  2023年   3511篇
  2022年   3416篇
  2021年   4159篇
  2020年   3462篇
  2019年   3886篇
  2018年   1863篇
  2017年   2679篇
  2016年   3270篇
  2015年   4571篇
  2014年   8545篇
  2013年   7027篇
  2012年   8591篇
  2011年   8853篇
  2010年   8152篇
  2009年   8856篇
  2008年   9358篇
  2007年   8328篇
  2006年   6590篇
  2005年   6253篇
  2004年   4981篇
  2003年   4182篇
  2002年   3095篇
  2001年   2580篇
  2000年   2097篇
  1999年   1835篇
  1998年   1554篇
  1997年   1271篇
  1996年   1047篇
  1995年   908篇
  1994年   768篇
  1993年   648篇
  1992年   617篇
  1991年   568篇
  1990年   498篇
  1989年   508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一极线路遭受故障时,另一极线路会耦合到很大的电压突变率和电流变化率,甚至可能引起健全极线路的保护动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衰减非周期分量的UHVDC线路故障选极元件。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暂态特征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发现,直流线路整流侧保护测量处故障极的衰减非周期分量大于非故障极的衰减非周期分量,由此构成UHVDC故障选极判据。通过小波变换分解两极线路故障电流,并在频带0~20Hz进行重构以提取故障电流的衰减非周期分量,根据两极线路衰减非周期分量能量的比值进行故障选极。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不同的故障位置、过渡电阻以及故障类型来说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可靠快速地选出故障极,不受数据同步的影响,门槛值易整定,具有工程现场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广东化工》2021,48(12)
建筑火灾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火灾问题之一,而大型空间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是广泛被关注的问题。由于大型空间底部埋设较多电缆,容易引起着火,而空间内可燃物多,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室内火灾形成的高温对空间内的横梁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可能发生部分或整体的垮塌,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大型空间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研究成为当下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工作为:(1)使用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开发的专业火灾模拟软件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对有横梁结构的大型房间(仓库)的火灾场景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对其模拟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2)使用FDS进行了有横梁结构的大型空间(仓库)火灾的模拟,对热释放速率及温升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3)使用FDS对有横梁结构的大型空间(仓库)火灾的蔓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993.
994.
针对互联电网中潜在的弱阻尼低频振荡,提出了一种基于索波尔(Sobol')法全局灵敏度的阻尼提升策略,实现低频振荡的早期有效抑制.首先,利用随机子空间辨识(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算法实现从系统随机响应数据中提取系统的振荡频率、阻尼比等,当系统的区间模式阻尼比小于5%时发出预警,进而利用Sobol'法辨识影响系统阻尼的关键机组,实现参调发电机的选取,并应用优化算法快速确定有功功率调整量,实现区间弱阻尼模式阻尼比的提升.最后,利用IEEE 4机2区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二维图像加密的效果,提出一种将像素置乱和像素替换相结合的图像加密方法。首先,利用位平面分解处理明文图像,接着利用幻方变换置乱方法分别对8个位平面进行像素置乱加密预处理,然后对4个高位平面使用五阶细胞神经网络(CNN)超混沌系统产生的超混沌序列进行像素替换的再次加密。实验结果表明:加密后图像的信息熵可达到7.986,体现出较高的随机性;实现了对加密图像直方图的改变,降低了像素间的关联性。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二维图像的加密效果和抗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微电网中光伏逆变器的功率控制性能,改善光伏发电的并网电流质量,首先建立光储微电网中光伏主电路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一种"嵌入式"的鲁棒重复控制模型,改进传统重复控制中的内模结构,并加入鲁棒补偿器,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法求得最优配置,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能和跟踪精度.然后结合准比例谐振(QPR)控制良好的滤波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鲁棒重复控制与QPR并联的光伏电流控制策略.最后在RTDS仿真平台上对所提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光伏逆变器的电流跟踪性能和谐波抑制能力,从而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地面沉降是因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引发松散地层压缩导致的局部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短基线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SBAS-InSAR)能够有效克服时空去相干和大气效应的影响,可长时间、高精度监测地表微小形变.为了掌握西安市的地面沉降情况,包括沉降中心位置、沉降速率、累积沉降量等,选取2017—2018年覆盖西安市的31景C波段Sentinel-1 A升轨影像,采用SBAS-InSAR技术提取西安市的地面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并从地理空间上分析西安市产生地面沉降的原因.结果表明,西安市的地面沉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鱼化寨沉降区的沉降速率超过70 mm/a,电子城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在40~50 mm/a间,三爻站与凤梧原站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在50~60 mm/a间,与以往的研究比较发现,西安市的地面沉降在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的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以具有独特田园资源优势的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借助最近邻指数、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核密 度分析等 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对长沙市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表征,构建了乡村旅游 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沙市各区(县、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 析了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在空间上呈聚 集状态分布,总体呈现长沙市中心城区集聚程度相比长沙市边缘地区的更高的特征;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水 平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状态,各区(县、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浏阳市的乡村旅游发展 水平指数最高,为 0.112,宁乡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低,为 0.068;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空间 分异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资源禀赋对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较大,且任 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表现为增强,由此表明,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因 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木桶效应。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ArcGIS空间分析法,根据文化和旅游政务网、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地理空间数据云等给出的数据,对影响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态势上由西南偏东北走向逐渐演化为西北偏东南走向,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渐向南偏移;社会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波动变化;经济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而自然因素影响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00.
超声波压力检测中回波搜索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明  李艾华 《机床与液压》2003,(5):280-281,114
通过对超声波压力测量中回波信号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回波自动搜索算法。该方法把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和小波多分辨率信号分解相结合,精确地检测出回波的包络信号,从而准确地搜索到回波,为后续的压力信号处理及提高压力测量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