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3篇
  免费   3258篇
  国内免费   2232篇
电工技术   158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228篇
化学工业   1375篇
金属工艺   791篇
机械仪表   1224篇
建筑科学   1636篇
矿业工程   1322篇
能源动力   760篇
轻工业   693篇
水利工程   1066篇
石油天然气   2752篇
武器工业   284篇
无线电   15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32篇
冶金工业   976篇
原子能技术   80篇
自动化技术   5434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1146篇
  2021年   1192篇
  2020年   1087篇
  2019年   879篇
  2018年   754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975篇
  2015年   968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1543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133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1212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780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Rotating-bending uniaxial fatigue tests and micro-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permanent mold cast (PMC) and semi-solid die cast (SDC) with Al−7%Si−0.35%Mg composition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and fatigue behaviors. The crack length was measured using a replication method. Fatigue strength was improved in SDC, which wa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ed fatigue strength using the size of Si particle cluster. Resistance to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fatigue strength were improved in SDC owing to the finer Si cluster and to higher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Fatigue crack in PMC was preferentially initiated at pores. For SDC, the fatigue crack was initiated at the Si particle/matrix interface, and then sucessively grew along eutectic cell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52.
刘超  王瑟  陆珂珂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6):216-218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s)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中重要的分支,与前馈神经网络(ForwardNeuralNetworks)相比具有更好的时间序列学习能力。但长期以来其学习法一直不能脱离前馈神经网络而自成一体,回声状态神经网络(EchoStateNetworks(ESN))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全新学习方法。其独特的结构,良好的短期记忆能力,方便的学习方法,不俗的非线性特性是以前循环神经网络所不可比的。本文在介绍了回声状态神经网络之后将其用于四轮机器人的位置测量系统中,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53.
提出了用三角函数表示的一类用于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增长曲线共6条,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现有的增长曲线法。提出和推导了它们的Np-t、Qt-t、Qt-Np关系式、(Np/NRmax)Qtmax准数计算式以及参数求解式。其特片研究表明,它们特征相近;(Np/NRamx)Qtmax变化范围为0-0.36785,属于峰值产量出现在油田开发初期的情况,其Qt-Np关系为一不对称的拱形曲线。提出了求取曲线参数的过原点重复线性回归法。双河油田的实例表明该方法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文13西块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油田文13西块纵向和平面非均质严重,油水分布规律性不强。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开采历史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了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同时还设计了4个开发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推荐出最优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55.
讨论了几种微蜂窝路径损耗模式,并用我国某城市测量的微蜂窝传播数据对COST231WI,修正COST231WI和Xia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修正COST231模式的误差最小,Xia模式次之,COST231WI模式最差。从而得到修正COST231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微蜂窝传播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56.
分频解释技术在川西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分频解释技术是沿着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波各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和成像,它避免了常规属性分析方法中的调谐陷阱,提高了识别薄储层的能力,能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在川西地区陆相隐蔽岩性气藏勘探中,存在调谐陷阱、波阻抗特征不明显、复杂地层结构中的有效薄储层不易识别等问题.为此,利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川西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冲积扇相砾岩储层、上三叠统须四段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进行了描述.在多频率振幅叠加图上,冲积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等地质体形态和边界反映清晰;在单频振幅图上,清楚地显示出冲积扇内的辫状河道相薄层砾岩储层,与钻井结果相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十五"期间农村水电发展情况,对"十一五"农村水电发展政策环境及增长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8.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隐蔽油气藏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难题,我国东部吉林油田的中浅层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油气勘探已由早期的构造圈闭勘探转变为现今的以隐蔽圈闭勘探为主的阶段。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前缘带三维连片工区及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综合应用构造精细解释、声波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层序地层学、地震相及沉积(微)相分析、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或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59.
苏里格低渗强非均质性气田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强压敏的特点,气井产能低,稳产期短。根据单井模拟及生产动态分析,气井低产量生产可以降低压敏效应的影响,加强气井低产量生产阶段的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井控外围低渗区储量动用程度;分层压裂、多层合采可以在纵向上充分动用气井控制储量,增加气井最终累计产气量和稳产时间;地质研究与地震相结合,是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和钻井成功率的技术关键;降低成本,争取优惠政策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
从地层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形变、断裂作用等多方面分析了ZJD地区裂缝的成因机理。利用地震资料确立了该区地层层速度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地层曲率和相干体等技术对该区裂缝性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预测了该区主要的裂缝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