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电工技术   13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84篇
化学工业   110篇
金属工艺   53篇
机械仪表   332篇
建筑科学   160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76篇
武器工业   32篇
无线电   2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2篇
冶金工业   109篇
原子能技术   83篇
自动化技术   130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微片激光自混合干涉仪原理上与迈克尔荪干涉仪不同。主要差别是:激光自混合干涉仪的光束照射在被测物上并被反射回激光器被激光器内放大介质放大。作者课题组研究的的激光自混合干涉仪的测量速度达到了1 m/s以上,10 m空程的环境误差小到了40 nm。它具有全固态,可测“黑”目标的位移等性能,又达到了传统激光干涉仪的技术指标。如果第一代光学干涉仪是以光谱灯做光源,第二代光学干涉仪是以HeNe气体激光器做光源的话,固体激光自混合干涉仪因其激光“自混合”原理可看成是第三代激光干涉仪。  相似文献   
92.
针对CAN总线网络通信质量分析、测试和验证的需要,论证了一种基于ARM单片机与FPGA完成的CAN总线分析仪设计;该分析仪采用集成的CAN控制器与专用总线电平采样双通道信息采集硬件结构;采用单片机及基于FPGA的专用电路完成对CAN网络的实时通信数据的收集与监控;采用PC机完成数据分析与参考信息显示;文章详细讨论了分析仪硬件的具体设计;分析了CAN总线通信波特率的自动检测、总线故障的检测与定位方法;最后结合软件设计给出了所设计的CAN总线分析仪的实测试验结果,可实现总线报文的正常监测、总线状态分析与错误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93.
以能力为导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本文分析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浙江财经学院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际,提出基于能力目标导向,设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加强对学生专业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该课程教学体系中,我们强调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强调程序设计的在线实践和项目实训,强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本文介绍了改革和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94.
网络教学平台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改革及基于Internet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高校普遍意识到以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本文针对以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及不足,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实施了3个方面的教改。同时以教改驱动模式构建了网络平台中的4大模块,并对各模块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出今后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应当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强化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5.
测试数据获取是嵌入式软件测试的关键技术,其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对测试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嵌入式软件测试需要根据软件特性和测试要求对数据获取方法进行定制设计.针对侵入式的软件插桩测试技术,着重研究了硬件采集、硬件收发、纯软件方式的插桩实现过程.对非侵入式的边界扫描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数据获取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嵌入式开发测试一体化集成应用和全生存周期嵌入式软件开发,测试与管理的思想,指出了嵌入式软件测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6.
飞行控制软件测试中插桩技术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行控制软件主要采用Host-Target的仿真测试模式,并基于插桩技术实现覆盖测试。针对采用传统的程序插桩技术,往往会大量增加程序运行时间,降低程序的实时性甚至导致软件失效的问题,通过分析插桩在程序仿真测试中对程序各阶段执行时间和程序实时性的影响,提出一种优化桩信息传输过程的插桩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运行时间是计算机程序的重要性质之一。对于运行时间而言,常用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技术基于的是抽象的算法,并非实际程序。而对于实际程序,大多数程序验证技术则不适合验证运行时间。提出一个运行时间的验证框架以解决这个问题,该框架适用于实际代码,而同时和复杂度分析一样,具有编程语言无关性。在对运行时间的性质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可以用于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
Curr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often relies on non-trivial coordination logic for combining autonomous services, eventually running on different platforms. As a rule, however, such a coordination layer is strongly woven within the application at source code level. Therefore, its precise identification becomes a major methodolog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 and a challenge to any program understanding or refactoring process.The approach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resorts to slicing techniques to extract coordination data from source code. Such data are captured in a specific dependency graph structure from which a coordination model can be recovered either in the form of an Orc specification or as a collection of code frag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ypical coordination patterns in the system. Tool support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
唐珺 《计算机安全》2010,(12):63-65
程序设计中,异常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因此,有效的异常处理是程序完善的重要标志。重点介绍了C#语言中的异常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异常的基础知识、异常处理机制、程序设计中的异常三个部分。异常基础知识部分,讲解了什么是异常,异常发生的情况及主要的异常类,使读者对程序异常有基本的认识。异常处理机制部分,从应用程序和理论两方面对C#语言中对异常的处理机制进行讲解,详细分析了三种异常处理语句。程序设计中的异常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开发中的例子扩展异常机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拓宽软件开发人员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0.
Virtual execution environments, such as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promote platform‐independ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analyzing algorithm 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bottlenecks, available tools focus on platform‐specific metrics, such as the CPU time consumption on a particular system. Other drawbacks of many prevailing profiling tools are high overhead, significant measurement perturbation, as well as reduced portability of profiling tools, which are often implemented in platform‐dependent native cod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profiling approach, which is entirely based on program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build a profiling data structure that provides calling‐context‐sensitive program execution statistics. We explore the use of platform‐independent profiling metrics in order to make the instrumentation entirely portable and to generate reproducible profiles. We implemented these ideas within a Java‐based profiling tool called JP. A significant novelty is that this tool achieves complete bytecode coverage by statically instrumenting the core runtime libraries and dynamically instrumenting the rest of the code. JP provides a small and flexible API to write customized profiling agents in pure Java, which are periodically activated to process the collected profiling inform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point out that,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dynamic instrumentation, JP causes significantly less overhead than a prevailing tool for the profiling of Java cod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