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电工技术   85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55篇
化学工业   74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232篇
建筑科学   179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44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31篇
石油天然气   94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2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篇
冶金工业   196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16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Transformer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因其能够更好地连接视觉和语言,也激发了计算机视觉界的极大兴趣。本文总结了视觉Transformer处理多种识别任务的百余种代表性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任务内的模型表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每类任务模型的优点、不足以及面临的挑战。根据识别粒度的不同,分别着眼于诸如图像分类、视频分类的基于全局识别的方法,以及目标检测、视觉分割的基于局部识别的方法。考虑到现有方法在3种具体识别任务的广泛流行,总结了在人脸识别、动作识别和姿态估计中的方法。同时,也总结了可用于多种视觉任务或领域无关的通用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实现了许多端到端的方法,并不断追求准确率与计算成本的平衡。全局识别任务下的Transformer模型对补丁序列切分和标记特征表示进行了探索,局部识别任务下的Transformer模型因能够更好地捕获全局信息而取得了较好的表现。在人脸识别和动作识别方面,注意力机制减少了特征表示的误差,可以处理丰富多样的特征。Transformer可以解决姿态估计中特征错位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基于回归的方法性能,还减少了三维估计时深度映射所产生的歧义。大量探索表明视觉Transformer在识别任务中的有效性,并且在特征表示或网络结构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升性能。  相似文献   
103.
为实现在智慧电站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同时,提高电站报警响应时效性和准确性,开展基于程序模块化建模的智慧电站一体化平台构建。通过电子式互感器选型、全站智能组件装置整合等硬件设计和基于程序模块化建模的三维一体化信息模型构建、电站门禁管理与人员轨迹跟踪、电站危险源识别与动态预警等软件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智慧电站一体化平台。通过将新的平台应用到某电站火电厂中,验证了该平台能够实现对电站异常故障问题的快速响应,并保证误报警次数始终为0,在促进智慧电站安全性不断提升的同时,实现高度一体化融合。  相似文献   
104.
在神威高性能多核服务器上,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为识别和申明程序中的并行性,产生的OpenMP程序没有经过充分的优化,其采用简单的fork-join模型,存在大量的并行循环嵌套,导致运行效率低。为提升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产生的OpenMP程序的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并行域重构优化技术。并行域重构技术通过合并程序中的并行域和扩展嵌套循环中的并行域范围,减少OpenMP程序的并行域数目,降低线程组频繁创建和合并等控制开销,将简单fork-join模型的OpenMP程序转换为性能更为高效的单程序多数据模型的OpenMP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在新一代神威高性能多核服务器SW1621平台上,并行域重构技术在NPB3.3-OMP测试集和SPEC OMP2012测试集上的运行效率分别提高了10.77%和7.94%的,可有效提升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OpenMP程序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5.
An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 in essence defines an architecture for a family of applications or subsystems in a given domain. Every application in the family obeys these architectural restrictions. Such frameworks are typically delivered as collections of inter-dependent abstract classes, together with their concrete subclasses. The abstract classes and their interdependencies implicitly realize the architecture. Developing a new application reusing classes of a framework requir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mework architecture.We introduce an approach called Design by Framework Completion, in which an exemplar (an executable visual model for a minimal instanti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is used for documenting frameworks. We propose exploration of exemplars as a means for learning the architecture, following which new applications can be built by replacing selected pieces of the exemplar. For the piece to be replaced, the inheritance lattice around its class provides the space of alternatives, one of these classes may be suitably adapted (say, by sub-classing) to create the new replacement.Design by Framework Completion proposes a paradigm shift when designing in presence of reusable components: It enables a much simpler top-down approach for creating applications, as opposed to the prevalent search for components and assemble them bottom-up strategy. We believe that this paradigm shift is essential because components can only be fitted together if they all obey the same architectural rules that govern th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06.
以能力为导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本文分析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浙江财经学院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际,提出基于能力目标导向,设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加强对学生专业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该课程教学体系中,我们强调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强调程序设计的在线实践和项目实训,强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本文介绍了改革和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7.
网络教学平台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改革及基于Internet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高校普遍意识到以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本文针对以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及不足,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实施了3个方面的教改。同时以教改驱动模式构建了网络平台中的4大模块,并对各模块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出今后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应当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强化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8.
运行时间是计算机程序的重要性质之一。对于运行时间而言,常用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技术基于的是抽象的算法,并非实际程序。而对于实际程序,大多数程序验证技术则不适合验证运行时间。提出一个运行时间的验证框架以解决这个问题,该框架适用于实际代码,而同时和复杂度分析一样,具有编程语言无关性。在对运行时间的性质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可以用于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9.
Curr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often relies on non-trivial coordination logic for combining autonomous services, eventually running on different platforms. As a rule, however, such a coordination layer is strongly woven within the application at source code level. Therefore, its precise identification becomes a major methodolog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 and a challenge to any program understanding or refactoring process.The approach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resorts to slicing techniques to extract coordination data from source code. Such data are captured in a specific dependency graph structure from which a coordination model can be recovered either in the form of an Orc specification or as a collection of code frag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ypical coordination patterns in the system. Tool support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0.
唐珺 《计算机安全》2010,(12):63-65
程序设计中,异常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因此,有效的异常处理是程序完善的重要标志。重点介绍了C#语言中的异常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异常的基础知识、异常处理机制、程序设计中的异常三个部分。异常基础知识部分,讲解了什么是异常,异常发生的情况及主要的异常类,使读者对程序异常有基本的认识。异常处理机制部分,从应用程序和理论两方面对C#语言中对异常的处理机制进行讲解,详细分析了三种异常处理语句。程序设计中的异常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开发中的例子扩展异常机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拓宽软件开发人员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