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2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542篇
电工技术   52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88篇
化学工业   218篇
金属工艺   234篇
机械仪表   930篇
建筑科学   322篇
矿业工程   788篇
能源动力   141篇
轻工业   177篇
水利工程   140篇
石油天然气   159篇
武器工业   112篇
无线电   7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6篇
冶金工业   240篇
原子能技术   72篇
自动化技术   163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针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因疲劳引起的眼睛开度变化问题, 在原有PERCLOS(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 over the pupil over time)标准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的人眼开度PERCLOS计算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中。该系统首先采用红外摄像头实时获取驾驶员的脸部视频图像, 使用ASM(active shape models)算法进行人脸检测, 在定位到的人脸范围内搜索人眼区域并计算人眼开度, 为了避免人与摄像头距离变化影响计算结果, 对人眼开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然后依据建立的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计算PERCLOS值; 最后根据制定的预警机制实现基于人眼开度的疲劳预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疲劳状况, 具有对光照变化、脸部配饰不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城市雨洪具有复杂的放大效应,引起该现象较直接的原因包括大暴雨的频繁出现、可渗透地表面积的骤减以及排蓄水能力的改变和排水管网的扩张等。以武汉市为例,选择降雨强度、不透水面积比例、排水管道密度作为洪水放大效应的驱动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和演变规律分析,计算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暴雨雨量和历时明显增加;不透水面在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较快;排水管道在1990~2006年间缓慢增长,2007年跳跃式增长。降雨量和历时的增加使城市洪量增大,排水压力随之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涝几率;不透水面积的逐年增多以及水体等天然蓄水区的减少,不但增加了产流量,也使汇流时间更短,且雨水管渠的建设缩短了天然汇流路径,导致城市洪水呈现峰高量大,洪峰提前的放大效应。研究成果可用于城市雨洪放大效应对其驱动因子的定量响应研究,为进一步量化城市内涝风险与驱动因子间的关系提供依据,从而为内涝风险调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3.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currently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ayfinding aid for driving. Yet, GPS is designed to act as a driving guide rather than to help users gain spatial knowledge. Accordingly, GPS might be less usable in situations where such knowledge is required or highly desirable. In this study, we experimentally study the influence of GPS display scales (single-scale vs. dual-scale) using simulated driving task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The single-scale GPS is similar to the regular GPS view. The dual-scale GPS aid is a dual-scale navigation tool that provides two levels of detail, including both detailed and contextual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ual-scale GPS was more efficient in leading the participants to the destination during the simulated driving and was more useful for the participants to establish spatial awareness and a cognitive map; the dual-scale GPS participants also reported higher subjective evaluations. The proposed dual-scale GP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some indications for designing new wayfinding aids aimed at increasing wayfinding performance while simultaneously helping users construct a cognitive map.  相似文献   
74.
通过分析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探讨了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的自动化设计,以期为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当程序在测试中发生错误时,将形成一条错误的程序执行路径,程序员将会花费很多精力去检测程序代码和定位最终的程序错误.提出一种基于单条程序执行路径的错误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程序进行反向执行,计算出多个最弱前置条件及其相对应的疑似错误语句集,并生成错误定位树,来辅助程序员进行快速错误定位.对西门子测试数据集进行的实验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为了减小鸟类对输电线路可靠性的影响,利用次声波驱鸟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型驱鸟装置,该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为克服I2形MEMS谐振器输入端(热执行)与输出端(压阻敏感)直接耦合所造成的输出信号品质较差的缺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电阻差分检测电路。该电路通过外接电阻的方法,产生与输出信号中耦合成分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差分信号。将差分信号与谐振器输出信号相组合,从而实现解耦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差分检测可有效消除了输出信号中的耦合成分,使频谱响应曲线得到更直观的体现。与其他消除耦合信号的技术方案相比(混频检测电路、惰性谐振器等),电阻差分检测法电路设计简单,无需改动器件的加工工艺,有利于满足未来器件小型化要求。  相似文献   
78.
Φ650轧机减速机原设计为滑动轴承,为适应生产需要改为滚动轴承。阐述了滚动轴承选型的设计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误差对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齿轮啮合原理首次建立了该蜗杆传动在误差状态下的啮合方程、润滑角方程和诱导法曲率方程,分析了蜗杆蜗轮轴交角误差、中心距误差、蜗杆轴向窜动误差、蜗轮滚子齿距角误差、蜗轮滚子偏距安装误差等对蜗杆润滑角、诱导法曲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蜗轮滚子偏距误差对蜗杆的润滑性能影响最大,轴交角误差对蜗杆接触性能影响最大,蜗杆中心距误差、蜗杆轴向窜动误差和蜗轮滚子齿距角误差对该蜗杆传动的接触性能影响较小,在制定加工工艺时应尽量减小齿距角误差和蜗杆蜗轮轴交角误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制定合适的蜗杆加工工艺及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基于传递原理的稠油热驱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递基本原理,以热驱域势场做研究载体,采用寻求"统一评价判据",解析"过程动态特性"的研究思路,在构建以驱动和驱抗势场为主体的热驱模型基础上,确认驱动(功)即是评价各势场作用的统一判据;运用传递分析揭示参与势场的动力特性与阻力特性,研究其协同作用机制;定义并运用场阻影响因子,以判别诸势场在驱油过程中的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