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8篇
  免费   1902篇
  国内免费   1232篇
电工技术   1255篇
综合类   2548篇
化学工业   3357篇
金属工艺   1251篇
机械仪表   1609篇
建筑科学   2249篇
矿业工程   952篇
能源动力   766篇
轻工业   1352篇
水利工程   902篇
石油天然气   1517篇
武器工业   325篇
无线电   16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45篇
冶金工业   1140篇
原子能技术   374篇
自动化技术   168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591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311篇
  2013年   1228篇
  2012年   1666篇
  2011年   1887篇
  2010年   1400篇
  2009年   1424篇
  2008年   1257篇
  2007年   1535篇
  2006年   1497篇
  2005年   1189篇
  2004年   995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591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Nanosized partially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ere reprocessed into agglomerate powders using two methods for plasma spraying. The first method was to make micrometer-sized agglomerates directly following the grinding of the calcined yttria–zirconia agglomerates. The second method was to reconstitute the nanosized particles into micrometer agglomerates using spray drying. The deposition efficiency, porosity, microhardness and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deposits made from these two reprocessed powders were studied. Distinct results related to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or the two types of powders. The second type of powder was more suitable for plasma spraying than the first one. Using the second type of powder, some unique results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partially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powders were observed and an optimized coating with a porosity of 3.8%, Hv0.3 of 953 and mainly consisting of 1–3 μm columnar grains in the columnar direction and smaller than 100 nm in their cross-sections was achieved.  相似文献   
52.
IF板与08Al板的成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成形性试验,对新型超深冲用IF钢板和传统冲压用08Al钢板的冲压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板的拉深性能、扩孔性能、胀形性能以及“拉深-胀形”复合性能等均优于08Al板,其中,扩孔性能和平面各向异性的改善最为显著;各项试验中,IF板的成形力普遍小于08Al板。  相似文献   
53.
控轧技术在H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健清  吴结才 《钢铁》2003,38(3):21-24
根据钢板的控轧经验,结合H型钢轧制的特点分析控轧在轧制中运用的具体问题,制定H型钢控轧工艺方案。介绍了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4.
姜秀艳  蔡隆九 《包钢科技》2003,29(Z1):164-168
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并危及人体健康,应准确进行测定.论述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金属元素的原理,重点论述了测定Zn的条件、范围、干扰等因素,总结了测定锌的条件及测定结果;实验证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Zn元素,可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An active set truncated-Newton algorithm (ASTNA)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large-scale bound constrained sub-problems.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is obtained and two group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made for the various large-scale problems of varying siz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between ASTNA and the subspace limited memory quasi-Newton algorithm and between the modified augmented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s combined with ASTNA and the modified barrier function method show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STNA for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distillation column.  相似文献   
56.
本文在文[1~3]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控离散事件过程(CDEP)的一种代数分析方法,弥补了Ramadge和Wonham[1~3]的理论对具体系统的应用缺乏可操作性的缺陷,使得对CDEP动态过程的分析变得更为直观,同时也使控制器的设计过程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7.
80m高钢筋砼烟囱的爆破拆除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论述了控制爆破拆除钢筋砼烟囱的方案设计与力学计算、爆破参数确定、施工方法、安全防护措施、震动监测和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两激振器作反向回转的振动机控制同步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仿真。推导出了考虑质心偏移时两主轴的转矩差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具有鲁棒性的非线性变结构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同步不仅可以消除由质心偏移、电机特性差等原因引起的稳态相位差,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瞬态相位差,从而使机体的振动方向保持不变,减小起、制动过程中机体的摇摆振动.  相似文献   
59.
短模型上的明渠非恒定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鲁平 《人民长江》1993,24(1):29-33
水工整体模型试验中,明渠非恒定流至今大多被简化为恒定流,而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本文指出,只要设置固定式曲线尾门,并有必要的动态量测设备,便可模拟原型非恒定流;即使模型偏短,也能得出比恒定流试验更接近原型的成果。在同一模型上,既做恒定流试验,又进行必要的非恒定流试验,二者相辅相成,必将有助于试验水平的提高。作为例证,本文介绍了泄洪调度导致航道水面波动的一项试验成果,并以岩基冲刷、通航水流条件、围堰过水、河床冲淤等研究课题为例,讨论了采用“短模型非恒定流试验方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董学畅 《云南化工》1996,(1):38-40,37
微型化学实验是当今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变革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和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概况,倡议在我省的化学中尽快推行微型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