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8篇
  免费   2636篇
  国内免费   1641篇
电工技术   700篇
综合类   1088篇
化学工业   496篇
金属工艺   336篇
机械仪表   823篇
建筑科学   153篇
矿业工程   176篇
能源动力   153篇
轻工业   278篇
水利工程   70篇
石油天然气   119篇
武器工业   324篇
无线电   25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72篇
冶金工业   345篇
原子能技术   617篇
自动化技术   6495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869篇
  2021年   922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581篇
  2014年   815篇
  2013年   826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47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微惯性器件精度偏低,以及足部惯性导航系统航向角误差可观测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上述两种系统的信息双向融合的导航定位方案. 该方法的系统结构由安装于双足步行机器人躯干部分的惯性导航系统和安装于其足部惯性导航系统两部分组成. 惯性导航系统通过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数据融合方法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航向角,足部惯性导航系统利用零速修正后的位置信息实时修正惯性导航系统中的低精度惯性器件误差,从而构建视觉与惯性信息双向融合的组合导航系统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导航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双足步行机器人的航向精度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5层模糊神经网络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Rough集构造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应用于多传感器的磨削参数决策系统,达到控制磨削加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IHS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IHS融合算法的光谱畸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IHS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检测出SAR图像像素中的边缘点和非边缘点;通过IHS变换,在线性加权融合时赋予边缘点较大的权值.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持光谱信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融合图像的空间分辨能力,具有简洁性和抗噪性,明显优于传统的IHS融合算法和改进的基于直方图匹配的IHS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04.
基于CCA的人耳和侧面人脸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人耳和人脸特殊的生理位置关系,从非打扰识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仅采集侧面人脸图像,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思想提取人耳和侧面人脸的关联特征,进行人耳和侧面人脸在特征层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单一的人耳或侧面人脸特征识别比较,识别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5.
为更好地使实用英语课程达到思政的浸润效果,首先分析了士官实用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与标准,然后提出了该课程点-线-面的思政融入方式,最后给出了该思政融入方式的教学实践与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该思政融入方式是有效的,得到了学员的初步认可.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单一异常用电检测方法对于存在不平衡性的数据集检测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Stacking集成学习的异常用电检测方法。首先,以居民用电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习惯上表现的不同特征,结合不平衡处理技术和分类预测算法进行研究;其次,为了提高模型的整体性能,采用量子遗传算法对集成学习模型中的参数做优化处理;最后,通过云南某地区用电数据集进行验证,证明所提模型相比单一学习模型检测的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对提升异常排查效率,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为快速、可靠实现“线树”距离判断,通过无人机搭载三维LiDAR设备,利用多光谱和LiDAR数据融合技术,以精确判断输电线路通道的“线树”距离和实现树种分布识别。通过采集输电线路通道的各类环境实测信息数据,构建输电线路通道的典型树障生长周期模型,根据树木的生长速度,分析预测树木可能形成隐患的时间节点。建立树障分级预警系统,对预测的隐患点及时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输电线路运维巡视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输电线路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08.
短期电力负荷的精准预测可以有效指导机组组合调度、经济调度与电力市场运营。针对输入数据特征量受限时负荷预测的低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CNN-LSTM-XGBoost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融合局部特征预提取模块的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网络结构,并将其与XGBoost(eXtreme boosting system)预测模型并行结合,之后结合MAPE-RW(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reciprocal weight)算法进行模型融合初始权重设置,对最佳权重进行搜索,构建最佳融合模型。通过运用电力负荷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CNN-LSTM- XGBoost模型的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与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分别为0.377%与148.419 MW,相比于单一网络模型与融合模型结构实现了误差指标的显著降低,验证了基于多模型融合的CNN-LSTM-XGBoost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具有较快的模型训练速度、较高的预测准确度与较低的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109.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ransport of leptin into the brain are still largely unclear. While the leptin receptor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transport process, recent evidence has suggested an additional role of LRP2 (megalin).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LRP2 for leptin transport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we developed a novel leptin-luciferase fusion protein (pLG), which stimulated leptin signaling and was transported in an in vitro BBB model based on porcine endothelial cells. The LRP inhibitor RAP did not affect leptin transport, arguing against a role of LRP2. In line with this, the selective deletion of LRP2 in brain endothelial cells and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choroid plexus did not influence bodyweight, body composition, food intake, or energy expenditure of mic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RP2 at the BBB is not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of leptin into the brain, n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as has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传统功率预测方法以气象因素进行聚类划分时各气象因素权重难以分配以及单模型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功率包络线聚类的多模融合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算法.对异常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与XGB Feature Importance模块分析光伏功率和各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新特征;介绍包络线理论,并根据光伏功率包络线参数进行聚类划分,将聚类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借鉴Stacking集成学习框架构造XGBoost+LightGBM+LSTM融合模型对光伏功率进行预测;将所提算法与气象因素聚类和功率区间聚类下的各预测算法进行实验对比;为了避免训练过程中模型超参数的影响,采用K折交叉验证对数据的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进行划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气象因素和功率区间聚类法能有效提高复杂天气情况下光伏功率预测精度,且多模融合效果总体优于单独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