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40篇
  免费   8859篇
  国内免费   6379篇
电工技术   1570篇
综合类   5283篇
化学工业   848篇
金属工艺   698篇
机械仪表   3350篇
建筑科学   1078篇
矿业工程   484篇
能源动力   257篇
轻工业   1147篇
水利工程   274篇
石油天然气   410篇
武器工业   525篇
无线电   111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00篇
冶金工业   326篇
原子能技术   204篇
自动化技术   24234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831篇
  2022年   1440篇
  2021年   1760篇
  2020年   1695篇
  2019年   1367篇
  2018年   1272篇
  2017年   1648篇
  2016年   1768篇
  2015年   2176篇
  2014年   2900篇
  2013年   2732篇
  2012年   3663篇
  2011年   3647篇
  2010年   3195篇
  2009年   3149篇
  2008年   3366篇
  2007年   3498篇
  2006年   2817篇
  2005年   2494篇
  2004年   1989篇
  2003年   1563篇
  2002年   1213篇
  2001年   948篇
  2000年   714篇
  1999年   564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基于图像的数控自动编程方法,包括影响自动编程、图像骨架自动编程和轮廓自动编程方法,并实现了使用该方法的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软件。  相似文献   
72.
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的身份认证方案和支付协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恺  刘莹  肖国镇 《通信学报》2002,23(3):15-20
文中给出了一个基于公钥密码的有效的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可以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产生的会话密钥对通信双方是公正的,且会话密钥的产生不需要其他第三方的参与,协议的结构简单,执行效率高:在此协议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小额支付协议。  相似文献   
73.
介绍无线局域网的系统结构,提出一种利用IP接入技术和蜂窝鉴权理论实现无线局域网鉴权工作的结构,并详细分析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4.
基于Kerberos的Internet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隆  荆一楠  张根度 《计算机应用》2002,22(12):34-36,40
KINK是一个的基于Kerberos的密钥协商协议,它使用Kerberos机制实现密钥协商过程中的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本文主要描述了KINK中的密钥协商的实现过程,并对它的特点和安全性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5.
Multi-valued and universal binary neurons (MVN and UBN) are the neural processing elements with the complex-valued weights and high functionality. It is possible to implement an arbitrary mapping described by partially defined multiple-valued function on the single MVN. An arbitrary mapping described by partially defined or fully defined Boolean function, which can be non-threshold, may be implemented on the single UBN. The quickly converging learning algorithms exist for both types of neurons. Such features of the MVN and UBN may be used for solving the different problem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the MVN and UBN is their usage as basic neurons in the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CNN). It opens the new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in nonlinear image fil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noise reduction, edge detection and solving of the super resolution problem. A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76.
城市形象的建筑环境美学设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磊 《规划师》2002,18(7):85-87
城市形象是创造富于个性化城市的关键,而建筑环境美学设计水准则是体现城市形象的要素之一。据此,作者从分析中国城市形象的美学误区出发,研究了不同城市建筑品位的形成特点,进而提出塑造好宜人城市美学空间的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77.
基于混沌映射的鲁棒性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田  张静 《电子学报》2002,30(1):69-7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强鲁棒性数字图像水印算法,首先用一混沌动态系统对水印信息进行预处理,而后将其扩频调制在图像空间域,并且使水印嵌入强度自适应于图像;通过预置已知模板和嵌入多块水印可实现水印检测位置的几何校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实现的水印对常见的图像处理和几何变换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8.
用迭代法消除数字图像放大后的模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迭代法对数字图像经过插值放大后产生的模糊问题进行了研究,把数字图像插值放大造成的模糊看成是点扩散函数与清晰图像卷积的结果,根据插值算法可以得到点扩散函数,由于数字图像解卷积是典型的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用雅可比(Jacobi)迭代法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与频谱空间变换的方法相比,迭代法没有分母为0的问题和空间变换过程造成的舍入误差。  相似文献   
79.
灰度图像的子块压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灰度图像的局部几何特性出发,把图像中像素灰度相近或相同的区域当作一个整体处理,从而达到图像压缩的目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产高的压缩比和峰值信噪比,有效地消除方块效应,很好地保持目标细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A theory is presented that explains how the visual system infers the lightness, opacity, and depth of surfaces from stereoscopic images. It is shown that the polarity and magnitude of image contrast play distinct roles in surface perception, which can be captured by 2 principles of perceptual inference. First, a contrast depth asymmetry principle articulates how the visual system computes the ordinal depth and lightness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olarity of local, binocularly matched image contrast. Second, a global transmittance anchoring principle expresses how variations in contrast magnitudes are used to infer the presence of transparent surfaces.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principles provide a unified explanation of how the visual system computes the 3-D surface structure of opaque and transparent surfaces.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