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1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578篇
电工技术   31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251篇
化学工业   235篇
金属工艺   63篇
机械仪表   352篇
建筑科学   3452篇
矿业工程   325篇
能源动力   109篇
轻工业   62篇
水利工程   168篇
石油天然气   216篇
武器工业   86篇
无线电   5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9篇
冶金工业   173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37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中模式匹配的速度和效益,在分析BM算法及其相关的改进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该算法结合了BMH算法和BMHS算法的优点,并利用了字符串末字符和末字符对应文本串的下一字符的唯一性,同时考虑了文本串的信息,在尽可能多地跳过文本串中的字符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匹配次数,不需要匹配文本串中的每个字符就能实现对文本串的快速搜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加快模式匹配的速度,在模式长度为15时,比BM、BMH、BMHS算法分别提高了9.9%、6.2%和3.3%,可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8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根据老化沥青体系溶解度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再生剂组分对老化沥青相容性的影响;通过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分析,探讨了再生剂组分对老化沥青再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芳香分有助于改善老化沥青的相容性,且芳香分掺量越大改善效果越好;饱和分则刚好相反,这与实验结论相一致。芳香分与老化沥青相互作用能随掺量增大而急剧增大,意味着两者相互吸引作用显著增强,其原因在于静电相互作用能占据主导地位,范德华相互作用能相对较小;然而饱和分与老化沥青的相互作用能随掺量变化不大,其中静电相互作用能和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几乎各占一半贡献。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能是影响老化沥青再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基于曲率变化率的公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路线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以及用运行速度评价公路线形质量的局限,依据公路设计安全至上的新理念,首次引入了曲率变化率的概念;指出曲率变化率是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曲率变化率的安全评价标准及其在公路线形设计的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查和评价公路线形设计成果.其作为公路几何设计技术指标取值的依据,可为公路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integrate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and capacity reliability of a road network subjected to ice and snowfall conditions, the conceptions of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and capacity reliability were defined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The link travel time model (ice and snowfall based-bureau public road, ISB-BPR) and the path choice decision model (elastic demand user equilibrium, EDUE) were proposed. The integrated reliability was defined and the model was set up.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odel and a numerical example was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and efficiency of the solution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ice and snowfall, the traffic demand and supply,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level of service (LO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liability of a road network. For example, the reliability drops from 65% to 5% when the traffic demand increases by 30%.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ndex may be used for network planning, design and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85.
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研究了城市交通弱势群体事故发生原因,结合交通弱势群体事故的特点及事故机理分析,提出了动态视线障碍的概念.依据交通弱势群体事故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提出了事故烈度的概念和冲突烈度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区域事故烈度与交通流量、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价交通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形势状况.  相似文献   
86.
采用离散元法分析路面结构的疲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考虑疲劳损伤和恢复性能的基础上,获取路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征,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路面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在正弦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沥青层底部的受力特性.由于路面荷载的随机性,分别以荷载大小、荷载间歇时间、荷载作用次序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对路面结构沥青层底受力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周期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大,沥青层底部拉应力快速增大至某一基础值,并在此基础值附近呈周期性波动,拉应变则在以一定幅值波动的同时,呈现整体水平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大的规律;延长荷载作用的间歇时间,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拉应力和拉应变的波动幅值,但却显著降低了沥青层底拉应力和拉应变的整体水平;不同的荷载作用次序在沥青层底引起的应力应变状态不同,从小至大序列的荷载对沥青层造成的损伤明显小于从大至小序列的荷载.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沥青加铺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在板角作用荷载时的结构计算方法,采用弹性地基上的多层薄板理论,建立了有限尺寸多层复合路面的计算模型,通过假定地基反力函数和路面板挠曲位移函数,得出了板角作用荷载时有限尺寸分离式路面和结合式路面的求解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若取距板角槡2a+1.5he位置的混凝土板表面应力为位移函数计算控制应力,则该应力与有限元分析的最大应力吻合较好(相差不到5%);而沥青面层应力前者小于后者,最大相差40%.位移函数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板角弯沉最大相差9%.合理假定地基反力函数和路面板位移挠曲函数可以得出分离式和结合式复合路面板角作用荷载时的最大弯沉及各结构层的控制应力.  相似文献   
88.
对城市干线上一批相邻的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可减少干线上车辆的延误和停车次数。通过对城市干线常态与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流状况分析,建立了对干线实施线控系统相位差优化调节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应了沿干线行驶车辆在干线各交叉口延误情况的内在机理,是一种减少干线车辆延误的有效方法,对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干线道路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branch road network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nsidering the decision-making variables of the capacities of branch roads and the optimization targets of lowering th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expense of branch roads, the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reconstructing the branch roads was set up. The upper level model was for determining the enlarged capacities of the branch roads, and the lower level model was for calculating the flows of road sections via the user equilibrium traffic assignment method. The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bi-level model was designed to obtain the reconstruction capacities of the branch ro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the bi-level model and its algorithm, the optimum scheme of urban branch roads reconstruction can be gained, which reduces th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pparently, and alleviates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data analysis the arterial saturation decreases from 1.100 to 0.996, which verifies the micro-circulation transportation’s function of urban branch road network. Foundation item: Project(2006CB705507)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Project(20060533036)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90.
以提高基于地点交通参数估计主干路拥挤交通流平均行程速度的精度为目标,通过分析信号控制主干路的交通流特性及地点交通参数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路段下游停车线前的截面平均速度为基础,提出了城市主干路拥挤交通流路段平均行程速度的3种估计模型,并采用仿真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全状态行程速度估计模型明显优于对比方法,所提出的两种分状态平均行程速度估计模型可以进一步改善全状态模型的估计效果,尤其是基于模比系数的分状态估计模型可显著提高拥挤条件下的行程速度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