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检测棉隆及其代谢物异硫氰酸甲酯在草莓中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棉隆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乙腈提取,氮吹至近干,用乙腈与0.1%甲酸溶液(体积比5:5)溶解,乙二胺-N-丙基硅烷吸附剂(N-(n-Propyl)ethylenediamine, PSA)净化。异硫氰酸甲酯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氮吹至1.0 mL以下,用乙酸乙酯定容。结果棉隆和异硫氰酸甲酯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10-11)和(5.0×10-11) g。在0.001~0.5 mg/L和0.05~1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和0.9985。棉隆和异硫氰酸甲酯在草莓中的添加水平为0.02~1.0mg/kg条件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11%和76%~8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2.7%和4.7%~9.5%。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棉隆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 NEDI)是0.0056 mg,风险熵值(risk quotient, RQ)为2.22%。结论残留量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西瓜中的长期慢性和短期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于2018年进行1年10地规范残留试验,建立检测西瓜中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加NaCl盐析,经无水MgSO4除水和PSA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分析,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检测,正离子(ESI+)化,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目标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西瓜在0.01、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平均回收率为92%~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9%~8.9%之间;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95%, RSDs为1.7%~10.3%,定量限为0.01 mg/kg。膳食评估的结果:一般人群苯醚甲环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the 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 NEID)为8.57μg/kg·bw/d,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5.7%;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的NEID为18.72μg/kg·bw/d,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2.4%。短期急性膳食风险评苯醚甲环唑短期膳食摄入量(the national estimated short-term daily intake, NESTI)为2.98~4.26μg/kg·bw/d,占急性参考剂量(the 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的0.99%~1.42%,吡唑醚菌酯NESTI为6.23~8.90μg/kg·bw/d,占ARfD的12.46%~17.8%。我国规定的水果中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最高MRL分别为2 mg/kg和4 mg/kg,该值对我国各类人群在水果中苯醚甲环唑暴露保护水平为1.44~11.24倍;吡唑醚菌酯暴露保护水平为2.16~16.86倍。结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长期慢性和短期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现有水果MRL对各类人群的暴露量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明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残留特性,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 N-丙基乙二胺分散吸附剂净化, 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枇杷中的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 结果 在0.01、0.10、1.00和3.0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枇杷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2%~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3.3%~5.4%,定量限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半衰期为9.5~12.8 d。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普通人群摄入吡唑醚菌酯的风险概率为60.3%。不同年龄段人群膳食摄入评估结果表明显示,随采收间隔期的延长及年龄增加,风险概率逐渐降低。结论 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 250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推荐安全间隔期为14 d。在此条件下,其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番茄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考察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番茄中的储藏稳定性。方法低温储藏0~274 d的番茄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NaCl和无水MgSO4除水,离心过膜后的上清液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在0.001~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0.02、0.1、1和5m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4.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93%(n=5)。番茄样品在–18℃储藏条件下螺虫乙酯、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羟基、螺虫乙酯醇酮的平均降解率均小于30%,螺虫乙酯烯醇糖苷在储藏274 d时降解率大于30%(平均降解率53.3%)。结论–18℃条件下螺虫乙酯、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羟基、螺虫乙酯醇酮在番茄样品中的储藏稳定期至少为274 d,螺虫乙酯烯醇糖苷在番茄样品中储藏稳定期至少为18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