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水利工程   2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国内外使用聚丙烯酰胺 (PAM )防治水土流失的研究过程、机理、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概括 ,认为PAM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藏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使得生态恶化趋势明显,而人为因素又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增加了地表松散物质,从而为土壤侵蚀创造条件,使得水土流失强度增大、影响范围变广。在分析人为因素对西藏地区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和方法: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应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明显的农牧生产区,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并应重视沟道治理,加强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生态用水调配,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平仓  刘纪根 《人民长江》2011,42(19):95-99
为了揭示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变迁,长江水利委员会于2010年10月组织相关人员对源区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剖析了源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近10 a来,虽然在源区开展了大量水土保持工作,但其生态环境整体上仍然呈现出恶化趋势,区域气候变化及冻土环境变化导致的区域草地植被退化,以及所叠加的人为活动是源区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复杂多变的降水过程及水汽来源是导致流域洪旱灾害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以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络(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 in Precipitation,GNIP)监测的多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气候指示意义;通过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18O、δ2H、氘盈余)、大气降水线特征与流域气温、降水量的响应关系,解析流域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及气团移动路径。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②同位素时空变化及异常低的大气降水线斜率、截距与局地降水环境关系不大,主要是由水汽来源差异及降水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同位素分馏造成的。氘盈余示踪和HYSPLIT模型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流域降水水汽来源及变化受季风活动的控制,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替进退使得淮河流域的降水氘盈余变化具有明显的“V”型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调度管理、极端气候应对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河流健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评价的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基于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并根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分区调查资料,对流域中8个片区的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对这8个试验区水土流失健康指标的调查和计算,表明他们分别处于3种不同的阶段:3个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健康指数0.6~0.77);2个处于脆弱阶段;3个处于恶性循环阶段。这说明,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情况是比较严峻的。  相似文献   
17.
 选取乌东德水电站坝区一典型区为试验示范区,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评价模型,运用GIS和RS对各指标因子赋值,对试验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 088.58t/(km2·a),属于强度侵蚀。试验区中度以下的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7.91%,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仅为8.85%;而91.15%的侵蚀泥沙来自于面积42.09%的强度侵蚀以上的区域,其中,占11.53%的剧烈侵蚀区域贡献了43.83%的侵蚀泥沙。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立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所选典型区域从水土流失治理角度进行健康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永顺县吊井岩、新邵县寺门前和赣县白鹭圩水土流失治理率健康诊断指数在0.60~0.70之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万州区土地土旁和成县黄陈健康诊断指数在0.50~0.60之间,处于脆弱阶段;元谋县金雷、黔西县牛场拔和广安区璧山庙健康诊断指数小于0.50,处于恶性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16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主持,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牵头,长江科学院承办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手册》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长江科学院3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淬火介质(水、油、淬火液)冷却、高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冷却的蒸发空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热处理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它具有明显降低能耗,易操作、易维修、寿命长、运行安全等特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