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采用大型工程软件ansys,通过对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进行模态分析 ,比较了地基加固前后 (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 )自振周期的变化 ,并对其影响因素 -加固深度、宽度和刚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单片机系统实现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现代工业设备故障诊断的必要性,以凝汽器为对象,并列举了其故障征兆集、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了一个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单片机系统,其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拟建工程概况确定岩土勘察等级、钻孔布置。再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岩土层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勘察采用过取样(原状土式样、岩样、水样)、室内试验和室外原位测试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进行地基土层评价和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基于层间剪切模型建立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引入状态空间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响应,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不同地震动特性下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最大位移响应、最大剪力响应、滞回响应和能量时程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能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的优点,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不同地震动特性对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可为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组合型复合地基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介绍了组合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 ,并提出了它的概念和分类 ,接着以碎石桩、CFG桩和土构成的组合型复合地基为例 ,定性分析了它的一些特点 ,并推导了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公式 ,提出了设计、检测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损伤识别方法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建立了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构造了用于损伤定位和损伤定量的不同损伤识别组合损伤指标,并引入模态应变能系数选择节点,最后,结合典型桁架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只获得低阶频率和少量节点一阶振型数据且含有噪声的情况下,采用构造的组合参数,GRNN神经网络对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识别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现代工业设备故障诊断的必要性,以凝汽器为对象,列举了其故障征兆集,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了一个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单片机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袁颖  林皋  周爱红  闫东明 《机械强度》2005,27(2):257-261
结构损伤会引起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用模态参数和结构参数表示。文中将柔度投影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不完整模态数据的结构损伤定位和定量评估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用柔度投影法进行损伤定位,并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阶段,用遗传算法确定损伤程度。文中提出一种用于遗传搜索的新的目标函数形式。最后,用一六跨平面桁架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柔度投影法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构的健康监测对于结构的安全运营和维持结构的性能非常重要。近年来,基于动态测试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损伤识别属于结构工程中的反问题。损伤识别需要解决三类问题:第一,判断结构有无损伤;第二,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第三,确定结构的损伤程度。将柔度投影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结构损伤定位和定量评估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用柔度投影法进行损伤定位。柔度投影法能够仅用结构的低阶振动测试数据进行准确定位。第二阶段,将确定结构的损伤程度问题表达成优化问题,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文中给出了一种用于遗传搜索的新的目标函数形式。最后,用一平面桁架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此外,为了使所提出的方法更加成熟,文中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一些结论,有益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