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了深厚覆盖层深大基坑渗流研究的背景和现状,结合金沙江上某水电站深厚覆盖层上深大基坑工程设计实例,进行了基坑一围堰系统渗流场随防渗墙深度加深、以及随覆盖层各层渗透系数降低而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心墙或防渗墙渗透系数为1e-5cm/s时,渗流场已能得到良好控制;建议该工程将防渗墙打到98m深以全封闭覆盖层渗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纤维可保持轴向性能连续,可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内构建连续功能通路。天然橡胶制品是当今世界使用量大、应用广泛的制品。由于各个行业的不同需要,对橡胶制品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性能要求,也就需要对橡胶进行不同功能方面的改造。主要概述了纳米纤维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功能纳米纤维研究进展,对功能性纳米纤维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内部功能网络构建方面和包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针织提花机传统选针原理和磁悬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磁悬浮式驱动织针模式,该模型以电磁-永磁混合驱动为基础,对电磁驱动织针进行编织原理研究与试验方法探讨。验证了磁悬浮式驱动织针模式下选针方式的可行性;同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悬浮驱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将单织针控制原理扩展延伸到多织针控制,并对多织针悬浮驱动模式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为实现磁悬浮式驱动织针实用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编织原理,建立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的力学模型。针对多织针高速编织模式下磁力分布模型及热应力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对织针的影响,基于安培环路定律,建立电磁力与气隙之间的关系曲线,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织针的应力、应变对编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织针磁力分布模型中,磁悬浮织针的针筒高度设计为16 mm时,磁场的屏蔽效果最佳,为后续开展磁悬浮驱动织针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编织原理,建立永磁体外磁场模型及永磁织针磁力模型。针对织针轴向运动时磁场分布及磁力对织针的影响,基于磁力驱动原理、磁源性质及线圈轮廓变化下永磁织针驱动的特点,建立永磁织针轴向受力与轴向位移的关系曲线和线圈轮廓与永磁织针受力的内在联系,运用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分析电磁线圈截面轮廓变化对织针电磁力与轴向位移曲线的影响,优化线圈轮廓。结果表明,改变线圈轮廓外形可构建出平缓的电磁力-轴向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16.
石文举  白进  孔令学  曹景沛  李文 《化工学报》1951,73(10):4638-4647
准格尔高硅铝煤灰熔融温度(AFT)高,易引发液态排渣气化炉排渣口堵塞问题,需添加助熔剂降低AFT。利用灰熔融温度测试仪研究了不同质量比CaO/Fe2O3(Ca/Fe)助剂的助熔效果,结合热机械分析仪、热重-示差扫描量热仪、XRD以及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氩气气氛与弱还原气氛下Ca-Fe协同助熔机理。研究发现,弱还原与氩气气氛下,AFT均随Ca/Fe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Ca/Fe=1/1时AFT最低,但弱还原气氛下Ca-Fe的助熔效果优于氩气气氛。不同Ca-Fe助剂煤灰在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时对应的收缩程度差异较大,并且氩气气氛下熔融温度范围(DT~FT)内灰柱的收缩速率显著高于弱还原气氛下的收缩速率。氩气与弱还原气氛下煤灰的收缩过程均可分为三个阶段,且其收缩程度依次递增,但弱还原气氛下第一、二阶段收缩程度较氩气气氛下高。进一步研究表明第一阶段的收缩主要以化学反应引起的固相烧结为主,第二阶段以初始液相形成的液相烧结为主,而第三阶段的收缩行为最终决定煤灰的AFT。高温矿物演化行为显示莫来石和钙长石单独存在时AFT很高,但两者可以与含铁组分形成低共熔物降低AFT,并且Fe2+可以促进低共熔物的形成,促使弱还原气氛下低共熔物的生成温度低于氩气气氛下的。  相似文献   
17.
贺冲  白进  郭晶  孔令学  鲁浩  李怀柱  秦育红  李文 《化工学报》1951,73(10):4648-4658
采用灰熔点仪、XRD和热力学模拟,研究气氛和化学组成对高铁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灰熔融温度随铁含量、钙含量或硅铝比增加而降低。弱还原气氛下低钙或低硅铝比煤灰熔融存在明显的初始熔融阶段,熔融过程遵循“软化-熔融”机理,而空气气氛下高钙或高硅铝比煤灰熔融过程属于“熔融-溶解”机理。弱还原气氛下铁含量增加显著促进石英和钙长石熔融,空气气氛下钙含量增加促进刚玉和石英熔融或转化为钙基硅铝盐。弱还原气氛下液相含量随硅铝比或铁含量增加而增加,液相黏度随钙含量或铁含量增加而降低,促进熔融传质;空气气氛下低钙或低硅铝比煤灰中铁存在于含铁固溶体,导致液相黏度高或液相含量低,熔融传质受阻。  相似文献   
18.
高硫石油焦与煤气流床共气化是其高效洁净利用的可行途径,气化灰渣的黏-温特性决定着气化炉的稳定运行,石油焦灰富含的V和Ni可引起共气化灰渣的黏-温特性变化,然而石油焦中的V和Ni对高铁煤灰黏-温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选择一种高铁的气化煤灰,通过添加V2O5和NiO研究了V和Ni对高铁煤灰渣黏-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V2O5和NiO添加量的增加,全液相的灰渣黏度呈降低趋势,降温过程中V与Al、Fe形成了尖晶石,导致灰渣黏度急剧增加,使灰渣黏-温特征曲线逐渐趋向结晶渣,导致气化炉可操作温度范围变窄;灰渣中Fe更易与V形成尖晶石(FeV2O4)晶体析出,Fe可促进灰渣中Ni还原为金属Ni,Ni与Fe团聚形成合金小球析出,并起到非均相晶核作用,促进尖晶石在其表面析出;V和Ni均可导致FeO以固相析出,进而使降温过程中液相渣的黏度增加,这也使含V和Ni的高铁煤灰渣黏度随着温度降低时的增加速率比高钙灰渣更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转化工业对转化率和生产效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煤的热转化过程更趋向于在高温高压转化器中进行。在高温高压的液态排渣燃烧炉和气化炉中,煤中矿物质完全熔融成熔渣形式再排出。对于采用液态排渣和水冷壁的气流床气化炉,要求煤灰熔融温度低于操作温度,熔渣黏度范围为2.5~25.0 Pa·s,且在操作温度范围内黏度随温度的波动较小,因此气化过程中煤灰的熔融性和黏温特性是影响熔渣流动的关键因素。笔者论述了传统灰熔融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各国标准方法的原理都是通过被压实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形变来判断得出熔融温度,但仅靠熔融温度无法提供实现现代大型气化过程精细化控制所需信息,而对煤灰熔融过程的全阶段测试有助于更准确地指导实际生产。对比各国研究者对熔融过程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表明,熔融温度中的变形温度并非煤灰开始熔融的温度,针对煤灰沉积、烧结等问题,熔融全过程测试提供的开始收缩温度和热力学计算预测的液相最初形成温度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煤灰可能产生沉积或烧结的温度。黏温特性的测试目前仍依靠高温旋转黏度测试法,该法耗时较长且流程繁琐,因此研究者更趋向于用更简便和省时的方法实现对适用样品的黏温特性的快速筛选。除了试验方法,模拟计算方法在煤灰流动性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能够获得试验难以测得的矿物质组成及熔体的微观结构变化,且分子模拟中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可更准确模拟复杂流体的剪切稀化过程,从而获得更接近试验值的黏度计算结果。采用非平衡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但也增加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及所耗费的机时,且目前煤灰体系的计算模型选择不多,因此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应综合考虑体系的复杂度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熔融过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模拟计算方法的普遍应用,试验结果呈现的宏观性质变化机理将更易于通过微观结构变化来阐明,反过来也将有助于优化现有的模拟计算方法和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三款软件在深覆盖层上心墙坝渗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三款具有代表性的软件,比较它们在渗流计算中的异同,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结果的正确性和软件的实用性。而后应用该三款软件对某一位于深厚覆盖层上的粘土心墙堆石坝渗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拟坝体剖面是合理的,从而为工程的可行性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