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建筑科学   5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能量桩基础兼具承担上部荷载和浅层地温能利用的双重功能,基础埋深条件和运行模式对能量桩的换热性能及热力响应均有一定影响.依托中国三峡大学水科学与工程楼桩基础工程,针对3.0 m埋深条件下含承台能量桩基础,开展时长各16 d的两组现场对比试验,每日对应的运行模式分别为16 h加热-8 h自冷的间歇循环加热(IH-16)和持续24 h加热(CH-24),实测能量桩及承台的温度、热致应变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CH-24和IH-16试验加热稳定阶段的换热效率值分别约为5.32 kW和5.38 kW,中性点均出现在距桩顶0.78倍桩长处,桩顶位移分别为0.38 mm及0.19 mm,对应的桩身平均温度升幅分别为8.9℃和4.7℃,热扰动范围约1.7 m;CH-24试验桩身最大约束应力为-3.01 MPa,比IH-16试验的最大约束应力-1.68 MPa提升了79%. IH-16试验在非运行对角桩对应的承台部位产生了约1.75 MPa的附加拉应力,约为C40混凝土抗拉强度值的73.2%.两组运行模式下承台均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变形,在设计运行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室内试验方法,开展了阳离子摩尔量、CaCl_2和Na_2SiO_3化学作用等因素对软黏土电渗排水及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实测了化学溶液联合电渗试验中排水量与排水速率、土体导电性、能耗以及试验结束后土样含水率、抗剪强度的分布规律,并开展了常规电渗试验作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土样中阳离子摩尔量,是增加电渗排水量、提高排水速率及缩短电渗时长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常规电渗试验相比,联合注入CaCl_2和Na_2SiO_3溶液的土体平均抗剪强度提高了约120%,较单独加入Na_2SiO_3或CaCl_2溶液多提高约20%;联合注入CaCl_2和Na_2SiO_3溶液对改善电渗处理后土体含水率和抗剪强度分布不均问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磊  孔纲强  张振东  李青松 《工程力学》2019,36(4):214-220,230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以其施工速度快、场地适应性好及承载力高等技术特点,广泛应用于基础托换及软基加固工程中;然而,针对海相淤泥质土中浆液扩散规律及承载特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开展连云港海相淤泥质土中静压微型钢管桩及后注浆微型钢管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对比分析桩侧注浆对微型钢管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透明黏土材料和PIV技术,开展后注浆微型钢管桩沉桩及注浆过程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观测分析微型钢管桩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位移场、桩侧注浆施工过程中浆液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测后注浆微型钢管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约为常规微型钢管桩承载力的2.4倍;静压微型钢管桩沉桩挤土效应小于4.5D,海相淤泥质土中注浆浆液扩散形式以水平向二次劈裂注浆为主。  相似文献   
14.
能量桩技术具有支撑上部结构和浅层地热能换热器双重作用;作为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依托微型钢管桩加固既有基础托换工程,开展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不同间歇时长情况下桩身温度与应力等变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桩基换热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试验结果表明:文中试验条件下,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桩基COP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附加拉应力未超过设计控制范围、不会导致桩体破坏。  相似文献   
15.
杨钢  杨庆  孔纲强 《工程力学》2014,31(6):151-158
通过双孔隙结构分析结果确定在同一基质吸力下的试样将因孔隙分布的随机性而表现出不同的平衡饱和度, 进一步通过理想非饱和土的水气分布确定饱和度差异将影响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研究. 采用压力板仪与直剪仪的简化组合试验对上述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平衡饱和度差异存在并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同一基质吸力下试样的抗剪强度随平衡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的拟合结果显示平衡饱和度对与基质吸力相关的内摩擦角影响显著;通过对试验数据及其平均值的研究建议在最小与最大基质吸力下进行多次平行试验, 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试验时间的同时减小平衡饱和度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负摩阻力引起的基桩下拽力和下拽位移是桩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楔形桩中的倒楔形角是一种有效减少基桩下拽力和下拽位移的结构形式;但是针对楔形角在减少负摩阻力效果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单、群桩负摩阻力特性分析的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和已有文献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比分析4种不同楔形角组合形式对基桩负摩阻力的减少效率以及是否考虑土体固结形式对基桩负摩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体上部分楔形角对基桩负摩阻力特性影响较显著;桩体下部分楔形角的影响相对不明显;小角度范围内,楔形角增加1度,最大基桩下拽力减少约20%。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南京市桥北污水处理厂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现浇X形桩单桩、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研究,现场测得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桩身轴力与桩侧阻力、桩土荷载分担与桩土应力比、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重点论述分析了多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的变化特性和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形桩单桩承载力、单桩及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均符合设计要求;布桩间距、布桩方式及桩长是影响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多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与单桩复合地基基本相同;多桩复合地基桩侧阻力的整体分布规律符合传统圆形桩特点,且中性点位置在桩长的1/4~1/3处;在满足设计要求时,桩土荷载分担比例桩约为63%、土约为37%,桩土应力比约为27;桩的最大侧阻力值是桩承载力值的73.2%,具有典型的摩擦桩的特性。试验研究成果为X形桩复合地基在市政构筑物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路基工程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文章在分析河海大学路基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并利用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国家首批重点学科的科研资源,提出“科研—实验—教学—工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构建路基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并初步探索推进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促进相关专业学生对路基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圆孔扩张理论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工具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各类问题,但是很多问题并非圆孔扩张而是椭圆孔扩张。基于保角变换的方法将原物理平面上的椭圆孔映射到像平面的单位圆上,将原物理平面上由于椭圆孔扩张所产生的速度边界条件转换到像平面上,利用复变函数的理论得到了一种新的位移控制的椭圆孔扩张弹塑性解。通过基于该法计算传统圆孔扩张并且与Gibson的传统的圆孔扩张的弹塑性解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解的可靠性。续而,利用该方法计算竖向排水板(PVD)打入饱和土体中所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并与 Indraratna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解在退化到圆孔扩张问题后与传统的圆孔扩张弹塑性解完全一致;采用本文的解能够很好地模拟竖向排水板(PVD)打入饱和土体中所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  相似文献   
20.
在地铁车站基坑支护桩施工期间,钻孔灌注桩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作用扰动桩周土体温度场,对邻近既有混凝土灌注桩的水化热消散过程产生影响。基于南京地铁7号线车站基坑工程,开展邻桩施工水化热消散过程相互影响的现场试验,实测桩身温度、热致应变或应力等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向灌注桩身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流对混凝土早期水化热消散过程的影响;采用有限线源传热模型对邻桩施工水化热引起的既有桩基温度变化进行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化热线源传热模型适用于桩基浇筑前期(14d内)水化热消散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计算,而后期的水化热传导过程需考虑桩土接触面上的热阻以及计算点处热量的消散等影响因素;本文试验条件下,水化热消散引起的桩身温度应力,最高可达到C3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18.6~46.7%;既有桩基产生的使得新近施工桩基的水化热分布比单独桩基水化热自然消散的温度分布相对更为均匀;当桩的中下部存在高导热系数的岩土层时,可以加速桩周土的温度上升和水化热耗散过程。2倍桩间距情况下,邻桩孔位的温度升高值最大不超过0.15℃,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隔桩施工、邻桩浇筑间隔时间应不小于7天以减轻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