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6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龚安  刘园园  崔传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4):3453-3454,3465
针对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弱,求解精度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中心定位算子.在进化一定代数(T)后,选择最优的若干个(N)染色体基因来计算中心定位算子,从而确定与中心定位算子相同的基因位,并且在以后的交叉、变异操作中,都不让相同的基因位参与.随着算法的进行,染色体相同的基因位逐渐全部地被确定下来.其次,通过与小生境技术的局部搜索能力算法的结合,提高了该算子的全局优化能力;最后,通过几个非常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测试函数测试表明几乎所有的峰值都得到了理论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准确进行产量评价对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产量递减模型主要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双曲递减,但它们在产量递减后期的预测精度较差。针对该问题,运用反映渗流特征的油水相渗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物质守恒定律,建立了水驱油藏理论产量递减公式,并在江苏油田高6断块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递减率受递减初期产量、油相指数及油藏可动油储量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文中公式对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解决传统递减后期预测不准确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产量评价及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特高含水期油藏平面分区调控方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崔传智  李松  杨勇  王步娥  王建  黄迎松  吴忠维 《石油学报》2018,39(10):1155-1161
针对特高含水期平面剩余油分布复杂,不同区域开发对策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油藏分区调控方法。首先通过极限含水率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值作为水淹区与潜力区的划分依据;其次以建立的考虑经济因素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界限和渗流速度界限,将潜力区进一步划分为低速新井调控区、低速注采调控区、高速新井调控区、高速注采调控区4类。综合考虑各分区分布特征,采用连通区域标记算法统计各分区连片区域网格数,计算连片区域的面积和剩余可采储量,确定不同连片区域开发政策。实际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调控后低速新井调控区和低速注采调控区面积大幅度减小,调控5年油藏采出程度增加3.1%。  相似文献   
14.
产能预测对油藏开发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结合直井压裂开发特点,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稳态复合产能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Laplace空间解,再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产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由无因次产量曲线变化趋势可知,流体流动阶段共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人工裂缝线性流动阶段、过渡阶段A、天然裂缝线性流动阶段、裂缝耦合双线性流动阶段、过渡阶段B、基质线性流动阶段和边界控制流动阶段。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储容比影响前期和后期产能,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之间的相对储容比越大,前期产能越小;基质与溶孔之间的相对储容比越大,后期产能越小;而中期产能受窜流系数的影响,窜流系数越大,中期产能降低速度越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永1沙四段砂砾岩油藏地质条件和当前生产动态,以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方法为基础,考虑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平面非均质性,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产能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法并与实际产量进行了对比验证。以注采井间渗透率和储层厚度线性变化规律为例,研究了不同平面非均质分布对产能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在注采压差一定的条件下,采取"高注低采"(在渗透率较高的一端注水、渗透率较低的一端采油)和"厚注薄采"(在厚端注水、薄端采油)的布井方式,更有利于油藏产能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浅层气藏产量变化规律性差、天然气可采储量标定结果与实际动态吻合性差的特点,从产量数据的处理、标定方法的选择、气藏废气条件确定、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天然气可采储量标定精度的方法;并以实际区块为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提高了天然气可采储量的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17.
低矿化度水驱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精细化注水技术, 其产生的微粒运移机理能有效地改变储层物性与吸水剖面, 进而达到均衡驱替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本文基于胶体稳定性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DLVO)理论与扩散双电层理论, 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注入水矿化度、离子价型等因素对黏土微粒受力与运移量的影响, 通过最大滞留体积分数方程建立了微粒运移量与渗透率损伤程度间的关系.针对纵向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 开展了特高含水期转注低矿化度水驱的数值模拟研究.微粒受力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特高含水期转注低矿化度水后, 分流量较多的高渗层会产生大量的黏土微粒水化膨胀、运移与堵塞作用, 造成高渗层渗透率明显下降, 注入水被更多地分流到水驱程度较小的中、低渗层, 有效地调节了吸水剖面并缓解了层间干扰问题, 相比常规海水驱可提高约3%的原油采收率, 进而达到提高层间均衡动用程度与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水期井网压裂产能研究对高含水期井网压裂优化及开发调整意义重大。由于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导致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不均。依据五点法压裂井网及其流线分布特征,将五点法注采单元划分为4个注采区域,每个注采区域再细分为多个计算单元;在考虑剩余油分布不均的基础上,运用流线积分法、物质平衡原理及稳定状态逐次替换法,推导出各计算单元的产能计算方法,合并各计算单元产能,获得高含水期五点法压裂井网产能。新建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动态生产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小于5%,可满足现场需求。通过分析储层系数、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裂缝穿透比和压裂初期剩余油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可知:储层系数越大,压裂初期剩余油饱和度越高,产能越高,裂缝直接控制区域的储层系数和剩余油饱和度对压裂初期产能影响较大;产能随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和穿透比的增大而增大,但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对产能的影响随其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高含水期大孔道渗流特征及定量描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注入水长期冲刷作用影响,疏松砂岩油藏在特高含水期易发育大孔道,大孔道的存在造成无效水循环,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故大孔道识别与定量描述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措施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大孔道中的高速非达西渗流特征,依据高速非达西渗流的识别标准,建立了大孔道识别标准,并在考虑注水开发过程中渗透率随冲刷孔隙体积倍数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模拟系统,并给出了大孔道定量描述方法。最后选取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Ng63+4开发单元作为典型油藏,进行了大孔道识别与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油藏的模拟区域储层内大孔道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注水井周围或注采井间。考虑了注采井距、注采压差、渗透率等指标所建立的大孔道识别标准能够有效的在油藏模拟系统中应用,并能准确、定量的描述大孔道。  相似文献   
20.
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物性、开发方式等动态数据发生变化都会综合反映在生产数据中,因此基于油藏动态数据反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更具有代表性。从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出发,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油藏,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了岩心驱替和动态数据反演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岩心驱替所得相渗曲线相比,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渗曲线的相对渗透率高,对应的残余油饱和度低;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对渗透率能更加真实的反映油水流动能力,在数值模拟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该研究为水驱开发油藏后期开发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