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乙烯基硅烷在纳米氢氧化镁(MH)表面引入乙烯基后与苯乙烯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苯乙烯原位聚合改性氢氧化镁 (MMH)。将改性前后的MH分别与聚丙烯(PP)熔融复合制备了不同的MH/P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MH/PP复合材料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其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大于PP。随着填充量的增加,MH/PP复合材料表观黏度增大,非牛顿指数总体上也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低的填充量降低了PP的黏流活化能,随着MH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黏流活化能明显增大。然而,MH的苯乙烯原位聚合改性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分散性,改性后MH的“滚珠”效应明显降低了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也比 PP熔体的小,且黏流活化能随改性MH填充量的增加而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12.
EVOH树脂改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比探讨多种牌号EVOH的改进方法和有关性能,并将最新开发出的几种新型EVOH性能与已广泛使用的牌号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紫外辐照引发PF-g-SAN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苯乙烯(St)、丙烯腈(AN)在纸浆纤维(PF)表面共聚,生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并接枝PF生成SAN接枝纸浆纤维(PE-g-SAN),研究了引发剂BP浓度、St/AN质量比、辐照时间、反应温度对PF-g-SAN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电镜表征接枝产物,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St/AN质量比2∶1,BP浓度2%,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40℃。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季戊四醇与丙烯酸,采用酸醇酯化法合成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并讨论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阻聚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3.6,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5%,阻聚剂质量分数为1.5%.  相似文献   
15.
PP/POE共混物的热行为与晶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弹性体(POE)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系统研究了共混物的热行为与晶态结构。结果表明PP与POE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OE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有效地诱导β晶型PP的形成,增大了共混物中α晶型和β晶型PP的晶面表观厚度。另一方面,由于POE与P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OE大分子链使PP分子链的扩散和堆积受阻,从而导致PP/POE共混物总结晶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改性GF/SAN的界面模型及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接枝法改善玻璃纤维(GF)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之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对GF/SAN复合材料进行了冲击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改性GF与SAN之间有良好的界面黏合力,可以有效地提高SAN的韧性。设计了一种新的界面模型,以解析原位聚合改性的GF与SAN界面的微观结构,并解释了GF/SAN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7.
对波致塑化和高剪切微磨塑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将超声波、振动和高剪切微磨引入到聚合物的塑化过程中,构建了新型熔融塑化模型,并根据塑化原理设计了多功能流变性能测试装置。对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对聚烯烃的结晶起着积极的作用,聚合物的塑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降低PP-R管材线性膨胀系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补偿、玻纤复合、纳米改性等方面探讨了降低PP R管线性膨胀系数的方法,通过纳米材料对PP R改性,使PP R管材的线性膨胀降低了71 9%,解决了PP R使用中的线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乳液共聚合接枝方法改进玻璃纤维(GF)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之间的界面粘接性能。先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GF,以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单体,制备了不同GF/单体质量比的接枝SAN的玻璃纤维(GF-g-SAN),再与SAN树脂共混,制备了不同GF-g-SAN含量的GF-g-SAN/SAN复合材料。采用SEM研究了冲击断面的形态,测试了GF-g-SAN/SAN的冲击强度和动态力学性能,并采用COX模型进行力学模型分析。冲击性能测试、SEM形貌分析和DMA表征均说明改性后的玻纤同SAN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粘合力;GF/St质量比为1∶1时,短GF在低含量范围内、长玻纤在较高含量时能有效改善SAN的刚性和韧性;采用COX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接近。  相似文献   
20.
PP/POE共混物的毛细管和转矩流变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压双管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体系的流变行为,探讨了转速、剪切速率、温度及共混物的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熔体流变学结果基本一致,共混物熔体表现为假塑性流变行为。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和非牛顿指数表现为负偏差行为,粘流活化能则表现出正负偏差行为,说明PP与POE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