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7篇
无线电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锂离子电池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正、负极材料和电池结构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嵌段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P123作为结构导向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纳米TiO2作为合成Li4Ti5O1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料之一.然后采用湿法球磨辅助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以丙酮作为球磨介质,制备出Li4Ti5O1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科,并对所制备的Li4Ti5O12电极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以及循环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各出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6 m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8.3%.300次循环结束时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50.8 mAh/g,约为首次放电比容量的97.3%,300次循环容量仅衰减了2.7%.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在碳纤维上镀镍的方法制得了镍纤维,并加工成高孔率的镍纤维基板。通过电解浸渍,在该基板上制成氢氧化镍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位法测定了电极的氧化还原特性。厚度为1.1mm的NiOOH电极,其放电比容量为95.6mAh/cm~3,131.3mAh/g。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绿色激光研究了Au-TiO2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发现Au-TiO2复合膜电极在Na2SO4溶液中对532 nm的可见光表现出良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光电流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光激发下产生光电流的主要原因在于金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SEM的观测实验表明电极表面存在纳米孔洞,这些纳米孔洞是金基底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铝阳极氧化膜冷封孔机理研究:Ⅰ.冷封孔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以三价铁制备LiFePO4/C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  江志裕 《电池》2007,37(3):195-198
以Fe203、FeP04为铁源,分别采用蔗糖和活性铁粉为还原剂,设计了4条反应路线,利用热还原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用XRD和SEM对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用循环伏安法、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化学性能.制备的LiFeP04/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FePO4和活性铁粉为原料制得的复合材料性能最佳,以0.2 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 mAh/g,第2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99.5%.  相似文献   
18.
一、电池隔膜电阻的测定电池隔膜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糊式锌——二氧化锰干电池以电糊作为隔离层外,其它电池大多采用隔膜作为正、负极间的隔离层。隔膜电阻是隔膜的重要指标之一。减小隔膜电阻可以减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锂锰氧化物的性能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传云  吴强  王涛  努丽燕娜  江志裕 《电池》2002,32(Z1):23-26
介绍几种改进锂离子电池锂锰氧化物性能的方法.利用掺杂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Nd0 02Mn1.98O4.其充放电性能优于纯LiMn2O4.利用溶胶-凝胶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亚微米级的尖晶石LiMn2O4粉末.在700℃下制得的样品具有放电容量128mAh/g和较稳定的循环伏安性能.这种方法有望用于工业生产超细LiMn2O4粉末.试制了层状LiNi0. 5Mn0.5O2,其放电性能高于尖晶石LiMn2O4.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种形式的电位扫描及扫描电镜方法,对α—和β—Ni(OH)_2电极在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作了研究。实验表明随着电位循环扫描,β—Ni(OH)_2的活性增加。在3M NaOH溶液中α—Ni(OH)_2阳极过程的扩散系数大于活性β—Ni(OH)_2的,也大于3M NaOD溶液中α—Ni(OD)_2的扩散系数。α—和β—Ni(OH)_2电极的扫描电镜图象表明,在β—Ni(OH)_2层的阳极氧化时,反应从β—Ni(OH)_2/溶液界面开始。而α—Ni(OH)_2的氧化则起始于Ni/α—Ni(OH)_2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